跳到主要內容區

第一條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第一條「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1. 為什麼我們相信唯一天主?

《天主教教理》200~202,228
200. 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是以這句話開始的。承認天主的唯一性,植根在舊約的天主啟示中,它跟承認天主的存在是不可分的,是同樣基本的道理。天主是唯一的:只有一個天主:「基督徒信仰相信及宣認只有一個天主,祂無論在本性、實體、和本質上都是唯一的」。

201. 天主向自己特選的以色列民啟示祂是唯一的:「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六4~5)。透過先知們,天主邀請以色列和萬民歸向祂、唯一的主:「大地四極的人!你們歸依我,必能得救,因為只有我是天主,再沒有另一個……人人都將向我屈膝,眾舌都要指著我起誓。人都要說:『唯有在上主前有仁義和力量』」(依四十五22~24)。

202. 耶穌自己確認天主是「唯一的主」,應以全心、全靈、全意、全力去愛祂,同時讓人明白祂自己也是「主」。宣認「耶穌是主」是基督徒信仰的特色。這對相信唯一的天主並無衝突。相信那是「主和賦予生命者」的聖神,也不會對唯一的天主造成任何分裂:

我們堅決相信並坦白宣認:只有一個真天主,祂是永遠的、無限的、全能的、不變的、無法了解和不可言喻的父、子和聖神:天主雖含有三位,卻只是一個本質、實體,或一個絕對純全的本性。

228. 「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申六4;谷十二29)。「至高者必須是唯一的,就是沒有與祂相等的……如果天主不是獨一無二的,就不是天主」。

《天主教教理簡編》
37. 我們為甚麼宣認「唯一的」天主?
因為天主向以色列民啟示祂是唯一的,正如祂說的:「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是唯一的」(申六4),「再沒有另一個」(依四十五22)。耶穌自己確認天主是「唯一的主」(谷十二29)。宣認耶穌及聖神也是天主和主,不會對唯一的天主導致任何分裂。

《青年天主教要理》
30. 為甚麼我們相信唯一天主?
我們相信唯一天主是因為按聖經的作證,只有一個天主;而根據邏輯的法則,也只能是有一個天主。(參閱天主教教理200~202,228)

如有兩個天主,那麼一個天主將會是另一個的限制;他們不會是無限的,也沒有一個是完美的;如此他們兩個也不會是天主。以色列民對天主的最基礎經驗是:「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申六4)。不斷地,先知們呼籲人民棄絕那些虛假的神明,而歸依唯一天主:「只有我是天主,再沒有另一個」(依四十五22)。

2. 「天主是真理」是什麼意思?

《天主教教理》203~213,230~231
203. 天主向祂的子民以色列啟示了自己,使他們認識祂的名字。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身分及其生命的意義。天主有一個名字,而非一種無名的力量。祂透露自己的名字,就是使別人認識祂;這是以某種方式把自己交付出來,使自己變得平易近人,能被別人更親密地認識祂並以名字呼喚祂。

204. 天主逐漸以不同的名字把祂自己啟示給祂的子民,然而在出離埃及訂立西示,為新舊約都是基本的啟示。

205. 天主在焚而不毀的荊棘中召喚梅瑟,對他說:「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出三6)。天主是聖祖們的天主,祂曾召喚聖祖們,並在旅途上引導他們。祂是信實而富於慈愛的天主,時常記起他們和自己的許諾;祂來,是為拯救他們的後裔脫離奴役。祂是超越時空的天主,能夠並且願意為這計劃施展祂的全能。

梅瑟對天主說:「當我到以色列子民那裡,向他們說:你們祖先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時,他們必要問我:祂叫甚麼名字?我要回答他們甚麼呢?」天主向梅瑟說:「我是自有者。」又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那『自有者』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這是我的名字,直到永遠;這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世」(出三13~15)。

206. 天主啟示自己奧秘的名字YHWH「雅威」、「自有者」,是要告訴我們祂是誰,我們該以甚麼名字去稱呼祂。這個神聖的名字是奧妙的,正如天主是奧跡一樣。是一個啟示的名字,同時好像又拒絕一個名字;這正好表達天主的本質,祂無限地超越我們所能了解和敘述的一切:祂是「隱密的天主」(依四十五15),祂的名字是不可言喻的,然而也是與人親近的天主。

207. 天主在啟示祂的名字時,也同時啟示了祂永恆不變的忠誠,過去如何(「我是你父親的天主」 出三6),將來也復如此(「我將與你同在」 出三12)。天主啟示祂的名字是「我是」,顯示祂是一個時常臨在的天主,在祂的子民身旁拯救他們。

208. 面對天主那種令人迷惑及奧秘的臨在,人自覺渺小。在焚而不毀的荊棘前,面對至聖的天主,梅瑟要脫去腳上的鞋,把臉遮掩起來。在「聖!聖!聖!」的天主榮耀前,依撒意亞先知喊道:「我有禍了!我完了!因為我是個唇舌不潔的人」(依六5)。見了耶穌所顯的神跡,伯多祿喊道:「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五8)。但由於天主是聖的,故能寬恕那些在祂面前自認有罪的人:「我不再按我的盛怒行事……因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是在你中間的聖者」(歐十一9)。若望宗徒也說:「縱然我們的心責備我們,我們還可以安心,因為天主比我們的心大,祂原知道一切」(若壹書三19~20)。

209. 以色列子民為了尊重天主的神聖,不敢呼喚祂的名字。在閱讀聖經時,天主所啟示的名字,被神聖的名號「上主」(Adonai,希臘語 Kyrios)所取代。耶穌的天主性就是藉這個名號宣示出來:「耶穌是主」。

210. 當以色列民犯了重罪,遠離天主去崇拜金牛後,天主俯聽梅瑟的轉求,同意與一個不忠的百姓同行以顯示自己的慈愛。梅瑟要求看見天主的榮耀,天主回答說:「當我在你前呼喊『雅威』名號時,我要使我的一切美善在你面前經過」(出三十三18~19)。上主在梅瑟面前經過時,大聲喊說:「雅威,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信實」(出三十四5~6)。梅瑟於是承認上主是一個寬恕人的天主。

211. 上主的名字「我是」或「祂是」,表示出天主的信實,雖然人類犯罪對祂不忠及應受懲罰,但祂卻「對萬代的人保持仁愛」(出三十四7)。天主啟示祂是「富於慈悲的」(弗二4),甚至賜下了祂的聖子。耶穌為救我們脫免罪惡而捨生時,顯示出祂也擁有上主的稱號:「當你們高舉了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自有者)」(若八28)。

212. 世世代代以色列民的信仰發揚和加深了那蘊藏在上主聖名中的豐富內涵。天主是唯一的,除祂以外沒有別的神。祂超越世界和歷史。祂創造了天地:「天地必要毀滅,而祢永遠存在,萬物必要如同衣裳一樣破爛……但是祢卻永存不變,祢的壽命無盡無限」(詠一○二27~28)。「在祂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雅一17)。祂是「自有者」,從永遠直到永遠,故此,祂時常忠於祂自己和祂的許諾。

213. 因此,從那不可言喻的名字「我是自有者」的啟示,蘊藏著只有天主是絕對存有的真理。七十賢士譯本及步其後塵的教會聖傳,是從這種意義去了解天主的名字:天主是圓滿的存有,充滿各樣的美善,無始又無終。所有受造物都從祂那裡領受它們的存在及所擁有的一切。只有祂是祂自己存在的基礎,祂所有的一切也來自祂自己。

230. 即使天主啟示自己,仍是一個不可言喻的奧秘:「假使你徹悟祂的話,祂就不是天主了」。

231. 我們所信仰的天主,曾啟示祂是自有者;使我們知道祂是「富於慈悲寬仁」的(出三十四6),祂本身就是真理和愛情。

《天主教教理簡編》
41. 天主是真理有甚麼意思?
天主是真理本身,祂不會受欺騙,也不會欺騙人。祂「是光,在祂內沒有一點黑暗」(若壹書一5)。天主永遠的聖子、降生成人的智慧,被打發到世上來,「為給真理作證」(若十八37)。

《青年天主教要理》
32. 「天主是真理」是甚麼意思?
「天主是光,在他內沒有一點黑暗」(若壹書一5)。他的話是真理(箴八7;撒下七28),他的法律也是真理(詠一一九142)。耶穌在比拉多面前的宣認也為天主的真理作擔保:「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若十八37)(參閱天主教教理214~217)天主的真理並不能被「證實」或通過經驗的測試,因為科學不能使天主成為調查的對象,但天主卻使自己從屬於一種特別的證實。我們在耶穌的絕對可信性這基礎上、知道天主是真理。他是「道路、真理、生命」(若十四6)。誰進入到與天主的關係中,就能在測試中找得出這結果。如果天主不是「真實」的,那麼信仰和理性就不能彼此對話。但正因天主是真理,且這真理是神聖的,信仰和理性的和諧就成為可能。

3.「天主是愛」是什麼意思?

《天主教教理》214~217
214. 天主、「自有者」,向以色列民流露祂是「富於慈愛和信實的」(出三十四6)。這兩個名詞以綜合的形式表達了上主聖名的豐盈。在所有的工程中,天主常顯示出祂的仁慈、祂的和藹、祂的恩寵、祂的愛情;也顯示出祂的信賴、祂的永恆、祂的信實、祂的真理。「為了祢的仁慈和至誠,我必要稱謝祢的聖名」(詠一三八2)。祂是真理,因為「天主是光,在祂內沒有一點黑暗」(若壹書一5);祂也是「愛」,如若望宗徒所教導我們的(若壹書四8)。

215. 「祢聖言的總綱確是真實無欺,你正義的一切判斷永遠不移」(詠一一九160)。「我主上主,唯有祢是天主,祢的話是真理」(撒下七28);為此,天主的許諾時常實現。天主是真理本身,祂的話決不會欺騙。因此,我們可在一切事上,滿懷信心地依賴祂聖言的真實和信實。罪惡的根源和愛和信實。

216. 天主的真理就是祂治理整個受造界和掌管宇宙的智慧。天主既獨自「創造了天地」(詠一一五15),故唯獨祂能給予有關各受造物真正的知識,因為一切受造物跟祂有關。

217. 天主在啟示自己時,也是真實的:「在祂口中有真實的教訓」(拉二6)。當祂打發自己的聖子降來世上時,「是為給真理作證」(若十八37):「我們知道天主子來了,賜給了我們理解,叫我們認識真實的天主」(若壹書五20)。

《天主教教理簡編》
42. 天主如何顯示自己是愛?
天主向以色列啟示自己的大愛,尤甚於一位父親或母親對自己子女的愛,或新郎對新娘的愛。天主本身就「是愛」(若壹書四8,16),祂徹底及無條件的施與,祂「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為叫世界藉著祂而獲救」(若三16~17)。當祂派遣祂的子和聖神時,天主啟示了祂本身就是愛的永遠交流。

《青年天主教要理》
33. 「天主是愛」是甚麼意思?
如果天主是愛,那麼就沒有受造的不被他無限的慈悲所擁有和包圍。天主不單宣告他是愛,他更為此作證。「人若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3)。(參閱天主教教理218,221)

沒有其他宗教會如基督信仰般宣稱:「天主是愛」(若壹書四8,16)。信仰緊緊抓著這個承諾,雖然受苦的經驗和世界的邪惡或會使人懷疑天主究竟是否在愛。天主在舊約中已透過依撒意亞先知的說話轉告他的子民:「因為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我愛慕你;所以我拿別人交換了你,拿別的民族交換了你的性命。不要害怕!因為我同你在一起」(依四十三4~5a)。並且說:「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出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看哪!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依四十九15~16a)這些對神聖的愛的說明並非由空洞的說話構成;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此作證,他在其上為自己的朋友捨棄了性命。宗教:我們能大概明白,宗教是指與神性的關係。一個虔誠於宗教的人會承認,神性的事物是創造他和這個世界的力量,他依靠他和由他所規範。他渴望以其生命的道路取悅和尊崇他。

4. 我們相信一個天主還是三個天主?

《天主教教理》232~236,249~256,261,265~266
232. 基督徒是「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而受洗(瑪二十八19)。受洗以前,他們以「我信」去回答是否信仰聖父、聖子、聖神的三重問題:「所有基督徒的信仰以天主聖三為基礎」。

233. 基督徒是因聖父、聖子、聖神之「名」(單數)而不是因祂們之「名」(複數)而受洗;因為天主只有一個,全能的聖父、唯一的聖子及聖神:至聖三位一體。

234. 至聖三位一體的奧跡是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奧跡,是天主本身的奧跡。因此是所有其他信仰奧跡的泉源,是光照它們的明燈。它是「信仰真理等級」中最基本和主要的訓示。「整個救恩史就是唯一的真天主:父、子、聖神自我啟示的歷史,使那些遠離罪惡的人與祂重修舊好、合而為一」。

235. 在這一節裡,我們將簡略說明:(一)聖三的奧跡如何啟示出來,(二)教會如何把這奧跡定為信理,以及(三)聖父如何透過聖子和聖神的使命,實現祂創造、救贖及聖化的「慈愛計劃」。

236. 教父們把內在生命(Theologia)與外在工程(Oikonomia)兩詞加以區別,前者是指天主聖三親密生活的奧秘,後者則指天主的一切工程,藉著這些工程天主啟示自己並通傳祂的生命。透過「外在工程」,天主給我們啟示了「內在生命」;但反過來說,是「內在生命」光照整個的「外在工程」。天主的工程啟示出祂本身是誰;反過來說,在祂內在生命的奧秘的光照下,祂的一切工程都得以理解。同樣,在人身上也有類似的情形。人可透過他的行為將自己顯示出來,我們越是認識一個人,就越了解他的行為。

249. 聖三的啟示真理從起初屬於教會活潑信德的根基,這主要是依靠洗禮。這啟示的真理表達在洗禮信仰的規程中,並在宣講、教理講授及教會的祈禱中定形。這類的定形的格式已在宗徒的著作中出現,們同在」(格後十三13)所顯示的,也在感恩祭禮儀中採用了。

250. 在最初的幾個世紀裡,教會設法以更明確的格式去表達對天主聖三的信仰,一面為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一面為保護它免受各種錯誤的扭曲。這就是早期大公會議的工作,大公會議除了得到教父們在神學探討方面的協助外,也得到基督子民在信仰意識方面的支持。

251. 為制定天主聖三的信條,教會不得不借助一些來自哲學的概念,來發展一套專有的名詞:如「實體」、「位格」或「自立體」、以及「關係」等。教會這樣做,並非把信仰置於人類智慧之下,而是要賦予這些名詞嶄新的意義,好去解釋一個難以言喻的奧秘,「這奧秘無限地超越我們人類所能明白的一切」。

252. 教會採用「實體」 (有時也用「本質」或「本性」)一詞,來指明在一體中的天主本質;用「位格」或「自立體」一詞,來指明父、子、聖神彼此間的實際區別;用「關係」一詞,來指明三位的區別在於彼此間的關係。

253. 聖三是一個天主。我們並不宣認三個天主,而是一個天主有三位:「同性同體的聖三」。天主三位並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是每位都是整個的天主:「父享有與子一樣的天主性,子享有與父一樣的天主性,聖神享有與父和子一樣的天主性,即本性上是同一的天主。「聖三的每一位就是這個事實,即是天主的實體、本質或本性」。

254. 天主三位確是彼此不同的。「天主只有一個,但不孤獨」。「父」、「子」、「聖神」並不單指天主存在方式的名稱;實際上,祂們彼此確是不同的:「父不是子,子不是父,聖神不是父或子」。祂們的分別在於與本原的不同關係,父是生者,子是受生者,聖神是受發者。天主的一體是三位。

255. 天主三位是彼此關連的。由於天主三位並沒有分割同一的天主性,三位的實際區別只在於彼此之間的關係:「在三位的相關名字中,父是相對於子而言,子是相對於父而言,聖神是相對於父和子而言。不過就其關係而論及天主三位,應相信只有一個本性或實體」。事實上,「祂們的一體性,與祂們之間的關係並不相抵觸」。「由於這種一體性,父整個在子內,整個在聖神內;子整個在父內,整個在聖神內;聖神整個在父內,整個在子內」。

256. 號稱「神學家」的聖額我略‧納祥,把這段有關聖三信仰的總結傳授給君士坦丁堡的慕道者們:

首先,請為我保管這珍貴的寶庫,我曾為它生活和奮鬥,也願與它同死,它使我能忍受一切痛苦和看輕所有快樂:我是指對聖父、聖子及聖神的信仰宣認。今天
我就把它交付給你們。不久之後,我要藉它把你們浸入水中並從水中提出。我要把這宣認給你們當作一生的伴侶和主保。我只交給你們一個天主和德能,祂是三位一體,而三位都有區別。這天主沒有本質或實體上的差別,也沒有等級上的高低……三個無限都有同一的無限本性。每位單獨來看,都是整個的天主……三位一起來看也是一個天主……我尚未想到一個天主,聖三便讓我沐浴在祂的光輝中;尚未想到三位,一個天主便充盈了我……」。

261. 天主聖三的奧跡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主要奧跡。天主 — 父、子、聖神,把自己啟示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天主。

265. 藉著「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而領受的洗禮恩寵,我們奉召分享真福聖三的生命,此世固然處於信仰的晦暗中,但死後將處於永遠的光輝中。

266. 「至公教會的信仰在於在聖三內欽崇唯一的天主,在唯一天主內欽崇聖三,既無位格的混淆,亦無實體的分離:事實上,父、子、及聖神的位格各不相同,但父、子、聖神的天主性卻是同一的,光榮相等,威嚴同是永遠的」。

《天主教教理簡編》
44. 甚麼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核心奧蹟?
天主聖三的奧蹟,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核心奧蹟。基督徒是因父、聖子、聖神之名而受洗的。

48. 教會如何表達她對聖三的信仰?
教會宣認三位一體的天主:父、子、聖神,以表明她對聖三的信仰。這三位只是一個天主,因為每一位都同樣圓滿地享有同一、不分割的天主性。三位的實際區別在於彼此之間的關係:父生子,子受生於父,聖神由父及子所發。

《青年天主教要理》
35. 我們相信一個天主還是三個天主?我們信仰唯一的天主,他有三個位格(聖三)。「天主不是孤獨的,而是完美共融的」(聖父本篤十六世,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參閱天主教教理232~236,249~256,261,265~266)

基督徒並不欽崇三個不同的天主,而是一個單一的存有,這存有有三位,但仍保持一體。我們從耶穌基督得知天主是三位一體的:他是聖子,講論在天之父(「我與父原是一體」,若十30)。他向父祈禱並派遣聖神到我們中。聖神是父與子的愛情。這就是為甚麼我們是「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瑪二十八19)受洗的。聖三(拉丁字trinitas=三個層面存在的狀態):天主只有一個,但他卻有三個位格。三位一體是指出天主深不可測的奧秘。

5. 我們能以邏輯推論出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嗎?

《天主教教理》
237. 嚴格來說,聖三是一個信德的奧跡,是一個「隱藏於天主內的奧的過程中,已在其化工和啟示裡,留下了祂是聖三的痕跡。然而聖三存有的內蘊,是一個只憑理智無法理解的奧秘,連以色列的信仰在聖子降生及聖神被派遣前,也無從獲悉的。

《天主教教理簡編》
45. 聖三的奧蹟能否只憑人性理智去認識?
天主在其化工和在舊約裡,留下了祂是聖三的痕跡。然而聖三存有的內蘊,是一個只憑理智無法理解的奧秘,連以色列的信仰在聖子降生及聖神被派遣前,也無法認識聖三的奧跡。這奧跡是耶穌基督所啟示的,且是所有其他奧跡的泉源。

《青年天主教要理》
36. 我們能以邏輯推論出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嗎?不。在天主內有三位(聖三)的這個事實是一個奧跡,我們只能透過耶穌基督知道天主是三位一體的。(參閱天主教教理237)人不能以自己的理性為工具以推論出天主是三位一體的這個事實。但當人在耶穌基督內接受天主的啟示時,卻能知道這個奧跡是理性的。如果天主是孤單和孤獨的,他就不能從永恆中去愛。在耶穌的光照下,我們在舊約中已有所發現(如,創一2;十八2;撒下二十三2),實在,甚至在所有創造中,我們也能找到天主聖三存有的痕跡。

6. 耶穌基督給我們啟示的父的奧跡是什麼?

《天主教教理》238~240
238. 在許多宗教裡,天主被呼號為「父親」。天主經常被視為「眾神和眾人之父」。在以色列,天主被稱為父,由於祂是世界的創造者,再者,透過盟約和法律所施於祂的「長子」以色列(出四22)身上的一切,天主更顯得是父親。祂也被稱為以色列君王之父,尤其是「窮人之父」、孤兒和寡婦之父,因為他們都受到祂慈愛的庇護。

239. 以「父親」的名字稱呼天主,這信仰的語言特別表明兩點:就是天主是一切的根源和超越的權威,同時祂又愛護並眷顧祂所有的子女。天主的這種慈父溫情也可以用母性的形象表達,這更能顯示出天主內在於世界中,顯出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親密。信仰語言取自人類的父母經驗,因父母在某種程度上,為人是天主的最初形象。但這經驗也顯示人類父母可能破壞並扭曲父性或母性的形象。所以要牢記天主超越人類的性別,祂既非男人也非女人,祂是天主。因此祂超越人類的父性或母性,雖然祂是這兩性的根源和典範。沒有人能成為像天主那樣的父親。

240. 耶穌啟示天主是「父」,其意義是前所未聞的:天主是父,不僅因為祂是造物主。祂永遠是父,是因為祂與其獨生子的關係。同樣,子若失去與父的關係,就不再是子。「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瑪十一27)。

《天主教教理簡編》
46. 耶穌基督給我們啟示的父的奧跡是甚麼?
耶穌啟示天主是「父」,不僅因為祂是宇宙和人類的造物主,尤其因為祂在永恆中生了懷中的子,祂的聖言,即「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象」(希一3)。

《青年天主教要理》
37. 為甚麼天主是「父親」?
我們奉天主為父,首先是因為他是創造者,和他慈愛地照顧他的受造物,而且,耶穌 — 天主子 — 曾教導我們,要尊崇他的父為我們的父,並稱呼他為「我們的父」。(參閱天主教教理238~240)幾個在基督信仰以前的宗教,亦有「父」這個神聖的稱號,甚至在耶穌之前,以色列人已曾稱天主為父(申三十二6;拉二10),並認識到天主也像是一位母親(依六十六13)。在人類的經驗中,父和母代表源頭和權威,是擁有保護性和支持性的。耶穌基督給我們顯示了天主父實在是怎樣的:「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若十四9)。在蕩子回頭的比喻中,耶穌點出了人類對慈愛的父親最深的渴望。

7. 耶穌基督給我們啟示的聖神是誰?

《天主教教理》243~248,263~264
243. 耶穌在祂的苦難和復活之前,宣布要派遣另一位「護慰者」(Paraclitus)聖神。自創世之初聖神早已工作,祂「曾藉先知們發言」,祂將住在門徒中,並在他們內教導他們一切,「把他們引入一切真理」(若十六13)。這樣,聖神就被啟示為與耶穌和聖父相關的天主的另一位。

244. 聖神的永遠根源可從祂被派遣到現世的事上顯露出來。聖神或由聖父因聖子之名、或由聖子本身在回到聖父身邊之後,被派遣給宗徒們和教會。聖神在耶穌受到光榮以後的被派遣,圓滿地揭露了聖三的奧跡。

245. 宗徒信仰中有關聖神的部分,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曾宣認:「我信聖神,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所發」。這樣,教會承認聖父是「整個天主性的根源」。然而,聖神的永遠根源跟聖子的並非沒有關聯:「聖神既是聖三的第三位,故是天主,與聖父、聖子是同一和同等,也是同性和同體……可是,我們不能說祂只是聖父的神,卻該說,祂同時是聖父和聖子的神」。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的信經這樣宣認:「祂和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246. 拉丁傳統的信經承認聖神「由聖父和聖子(Filioque)所共發」。1439年的翡冷翠大公會議清楚說明:「聖神的本質與存有同時來自聖父和聖子,祂永遠發自聖父如同發自聖子……,有如發自獨一本原、藉著獨一噓氣……這是由於凡父所有的,除了父的身分以外,都在父生子時全給了子。因此,聖神的這種由子所發,是自永遠中便從祂的父那裡所領受的,這父是在永恆中生了子」。

263. 聖神是由父因子之名並由子「從父那裡」(若十五26)被派遣的,這派遣顯示給我們:聖神和父與子是唯一的天主。「祂和父及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264. 「父作為第一根源,聖神由父而發,而父作為給予子的永遠恩賜,聖神發自共融的父和子」。

247. 雖然「和聖子和聖子(Filioque)」一詞並沒有出現在381年君士坦丁堡所宣認的信經中,但根據一個古老的拉丁和亞歷山大的傳統,早在羅馬尚未於451年的加采東大公會議承認及接受381年的信經前,教宗聖良一世已於447年把它宣布為信條了,這種加入「和聖子和聖子」形式的信經的使用,逐漸地由第八世紀至第十一世紀進入了拉丁的禮儀。可是,拉丁禮把「和聖子」一詞引入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的做法,至今仍構成與東正教會間的分歧。

248. 東方傳統特別強調,聖父乃聖神第一根源。在宣認聖神「發自聖父」(若十五26)時,便肯定聖神是透過透過透過聖子發自聖父。西方傳統則強調聖父與聖子同體的共融,肯定聖神發自聖父和聖子(Filioque)。西方傳統也是「合法和合理地」這樣說。事實上,天主聖三在其同體共融的永恆關係中,意味著聖父是聖神的第一本原,因為聖父是 「沒有本原的本原」;然而,由於祂也是獨生子的父,祂和聖子應是「聖神所發自的唯一本原」。這種合法的互補性,若不予以僵化,就不會在同一的宣認奧跡上,影響信仰的一致性。

《天主教教理簡編》
47. 耶穌基督給我們啟示的聖神是誰?
祂是聖三的第三位,是與聖父、聖子同一和同等的天主。祂「發自聖父」(若十五26),即那沒有本原的本原,及整個聖三生命的根源。聖神也發自聖子(「和聖子」Filioque),是聖父作為給與聖子的永遠恩賜。聖神由聖父及降生的聖子派遣,把教會「引入一切真理」(若十六13)。

《青年天主教要理》
38. 聖神是誰?
聖神是聖三的第三位,他與父和子有同樣神聖的尊威。(參閱天主教教理243~248,263~264)當我們發現在我們內的、天主的真理時,我們是論及聖神的工作。天主派遣了「自己兒子的聖神到我們內心」(迦四6),好使他能完全地充滿我們。一個基督徒在聖神內找到深厚的喜樂、內在的平安和自由。「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羅八15b)。在聖神內,我們領受聖洗和堅振聖事,並得准稱天主為「父」。

8. 耶穌是天主嗎?祂屬於聖三嗎?

《天主教教理》243~260
243. 耶穌在祂的苦難和復活之前,宣布要派遣另一位「護慰者」(Paraclitus)聖神。自創世之初聖神早已工作,祂「曾藉先知們發言」,祂將住在門徒中,並在他們內教導他們一切,「把他們引入一切真理」(若十六13)。這樣,聖神就被啟示為與耶穌和聖父相關的天主的另一位。

244. 聖神的永遠根源可從祂被派遣到現世的事上顯露出來。聖神或由聖父因聖子之名、或由聖子本身在回到聖父身邊之後,被派遣給宗徒們和教會。聖神在耶穌受到光榮以後的被派遣,圓滿地揭露了聖三的奧跡。

245. 宗徒信仰中有關聖神的部分,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曾宣認:「我信聖神,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所發」。這樣,教會承認聖父是「整個天主性的根源」。然而,聖神的永遠根源跟聖子的並非沒有關聯:「聖神既是聖三的第三位,故是天主,與聖父、聖子是同一和同等,也是同性和同體……可是,我們不能說祂只是聖父的神,卻該說,祂同時是聖父和聖子的神」。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的信經這樣宣認:「祂和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

246. 拉丁傳統的信經承認聖神「由聖父和聖子(Filioque)所共發」。1439年的翡冷翠大公會議清楚說明:「聖神的本質與存有同時來自聖父和聖子,祂永遠發自聖父如同發自聖子……,有如發自獨一本原、藉著獨一噓氣……這是由於凡父所有的,除了父的身分以外,都在父生子時全給了子。因此,聖神的這種由子所發,是自永遠中便從祂的父那裡所領受的,這父是在永恆中生了子」。

247. 雖然「和聖子和聖子(Filioque)」一詞並沒有出現在381年君士坦丁堡所宣認的信經中,但根據一個古老的拉丁和亞歷山大的傳統,早在羅馬尚未於451年的加采東大公會議承認及接受381年的信經前,教宗聖良一世已於447年把它宣布為信條了,這種加入「和聖子和聖子」形式的信經的使用,逐漸地由第八世紀至第十一世紀進入了拉丁的禮儀。可是,拉丁禮把「和聖子」一詞引入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的做法,至今仍構成與東正教會間的分歧。

248. 東方傳統特別強調,聖父乃聖神第一根源。在宣認聖神「發自聖父」(若十五26)時,便肯定聖神是透過透過透過聖子發自聖父。西方傳統則強調聖父與聖子同體的共融,肯定聖神發自聖父和聖子(Filioque)。西方傳統也是「合法和合理地」這樣說。事實上,天主聖三在其同體共融的永恆關係中,意味著聖父是聖神的第一本原,因為聖父是「沒有本原的本原」;然而,由於祂也是獨生子的父,祂和聖子應是「聖神所發自的唯一本原」。這種合法的互補性,若不予以僵化,就不會在同一的宣認奧跡上,影響信仰的一致性。

249. 聖三的啟示真理從起初屬於教會活潑信德的根基,這主要是依靠洗禮。這啟示的真理表達在洗禮信仰的規程中,並在宣講、教理講授及教會的祈禱中定形。這類的定形的格式已在宗徒的著作中出現,們同在」(格後十三13)所顯示的,也在感恩祭禮儀中採用了。

250. 在最初的幾個世紀裡,教會設法以更明確的格式去表達對天主聖三的信仰,一面為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一面為保護它免受各種錯誤的扭曲。這就是早期大公會議的工作,大公會議除了得到教父們在神學探討方面的協助外,也得到基督子民在信仰意識方面的支持。

251. 為制定天主聖三的信條,教會不得不借助一些來自哲學的概念,來發展一套專有的名詞:如「實體」、「位格」或「自立體」、以及「關係」等。教會這樣做,並非把信仰置於人類智慧之下,而是要賦予這些名詞嶄新的意義,好去解釋一個難以言喻的奧秘,「這奧秘無限地超越我們人類所能明白的一切」。

252. 教會採用「實體」 (有時也用「本質」或「本性」)一詞,來指明在一體中的天主本質;用「位格」或「自立體」一詞,來指明父、子、聖神彼此間的實際區別;用「關係」一詞,來指明三位的區別在於彼此間的關係。

253. 聖三是一個天主。我們並不宣認三個天主,而是一個天主有三位:「同性同體的聖三」。天主三位並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是每位都是整個的天主:「父享有與子一樣的天主性,子享有與父一樣的天主性,聖神享有與父和子一樣的天主性,即本性上是同一的天主。「聖三的每一位就是這個事實,即是天主的實體、本質或本性」。

254. 天主三位確是彼此不同的。「天主只有一個,但不孤獨」。「父」、「子」、「聖神」並不單指天主存在方式的名稱;實際上,祂們彼此確是不同的:「父不是子,子不是父,聖神不是父或子」。祂們的分別在於與本原的不同關係,父是生者,子是受生者,聖神是受發者。天主的一體是三位。

255. 天主三位是彼此關連的。由於天主三位並沒有分割同一的天主性,三位的實際區別只在於彼此之間的關係:「在三位的相關名字中,父是相對於子而言,子是相對於父而言,聖神是相對於父和子而言。不過就其關係而論及天主三位,應相信只有一個本性或實體」。事實上,「祂們的一體性,與祂們之間的關係並不相抵觸」。「由於這種一體性,父整個在子內,整個在聖神內;子整個在父內,整個在聖神內;聖神整個在父內,整個在子內」。

256. 號稱「神學家」的聖額我略‧納祥,把這段有關聖三信仰的總結傳授給君士坦丁堡的慕道者們:
首先,請為我保管這珍貴的寶庫,我曾為它生活和奮鬥,也願與它同死,它使我能忍受一切痛苦和看輕所有快樂:我是指對聖父、聖子及聖神的信仰宣認。今天
我就把它交付給你們。不久之後,我要藉它把你們浸入水中並從水中提出。我要把這宣認給你們當作一生的伴侶和主保。我只交給你們一個天主和德能,祂是三位一體,而三位都有區別。這天主沒有本質或實體上的差別,也沒有等級上的高低……三個無限都有同一的無限本性。每位單獨來看,都是整個的天主……三位一起來看也是一個天主……我尚未想到一個天主,聖三便讓我沐浴在祂的光輝中;尚未想到三位,一個天主便充盈了我……」。

257. 「啊!光明,當受讚美的聖三和一體的根源!」。天主是永遠的幸福、不朽的生命、永不消逝的光輝。天主是愛:父、子和聖神。天主自由地要傳授祂幸福生活的光榮。這就是祂慈愛的計劃,是一項在創世以前已在祂愛子內擬定好的計劃,「預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獲得義子的名分」(弗一4~5),就是因那「使我們成為義子的聖神」(羅八15),「預定我們與祂兒子的肖象相同」(羅八29)。這項計劃是「在萬世以前……已賜予我們的恩寵」(弟後一9~10),而其根源就是聖三的愛。這愛彰顯在創造的工程中,在人類墮落後的整個救恩史中,在聖子的使命中,在聖神及其透過教會而延續的使命中。

258. 天主整個的救恩工程是聖三的共同行動。事實上,聖三既有同一的本性,也只有同一的行動。「父、子、聖神並非創世的三個本原,而是一個本原」。可是,天主每一位依照本身的特性而完成共同的工作。教會引述新約的話宣認說:「我們只有一個天主,就是聖父,萬物都出於祂而存在;也只有一個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藉祂而存在;也只有一個聖神,萬物都在祂內而存在」。尤其在聖子降生及恩賜聖神的神聖派遣中,顯露了天主位格的特性。

259. 天主整個的救恩工程,是共同又是個別的工程,使人一方面認識天主三位的特性,另一方面又認識祂們共同的本性。同樣,整個基督徒生活也是跟聖三每一位的共融,無論如何也不能把祂們分開。誰光榮聖父,是透過聖子在聖神內光榮祂;誰跟隨基督,是因受到聖父吸引和受到聖神推動而跟隨祂。

260. 天主整個救恩工程的最終目的,就是所有受造物都能進入真福聖三的圓滿一體中。但如今我們已被召叫,要成為至聖聖三的寓所,主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祂那裏作我們住所」(若十四23):

真福聖三依撒伯爾的祈禱:啊!我的天主,我所欽崇的聖三!請幫助我完全忘記自己,為能在祢內定居,使我的靈魂好像進入了永恆的安寧和恬靜。啊,我那永遠不變的天主!沒有甚麼能擾亂我的平安或使我離開祢,反之,每分每秒都要使我更進入祢奧跡的深淵!請安撫我的靈魂,把它變成祢的天空、祢的可愛寓所和祢的休憩之處。但願我總別留下祢獨自一個,而是整個的我留在祢那裡,在信德中警醒,全心欽崇祢,整個獻身於祢的造化工程。

《青年天主教要理》
39. 耶穌是天主嗎?
他屬於聖三嗎?納匝肋的耶穌是聖子,是當我們祈禱時所提及的天主的第二位,「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瑪二十八19)。(參閱天主教教理243~260)

耶穌要麼是使自己成為安息日的主,和以神聖稱號「主」來稱呼自己的騙子;要麼就真是天主。當他赦免人的罪過時,讒言、中傷就來了。在他同代的人眼中,這是一個該死的罪惡。可是透過記號和奇跡,特別是他的復活,他的門徒認出耶穌是誰,並欽崇他為「主」。這就是教會的信仰。

9. 誰創造了天地萬物?

《天主教教理》290~292,316
290. 「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創一1)。這幾個聖經開首的字句,肯定了三件事:永遠的天主給了一切在祂以外存在的事物一個開端。唯獨祂是創造者(希伯來語bara — 創造,常以天主為主詞)。凡存在的一切(以「天地」的格式來表達)都屬於祂,祂給予它們存在。

291.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就是天主……萬物是藉著祂而造成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的」(若一1~3)。新約啟示天主藉著永遠的聖言、祂的愛子創造了一切。「天上和地上的一切,都是藉祂而造成的……一切都是藉著祂,並為了祂而受造的。祂在萬有之先就有,萬有都賴祂而存在」(哥一16~17)。教會的信仰也承認聖神的創造行動:祂是「賦予生命者」、「造物者聖神」、「萬善的根源」。

292. 在創造中,子和神的行動與父的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行動,這在舊約中已有所暗示,在新約中啟示出來,被教會的信仰規範(regula fidei)明確地肯定:「存在的只有一個天主……祂就是聖父、天主、造物者、創作者、安排者。祂由自己、即藉著祂的聖言和智慧,藉著子和神有如『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切」。創造是天主聖三的共同工程。

316. 雖然創世工程特別歸於聖父,然而父、子、聖神同是創世的唯一及不可分的本原,也同樣是信德的真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52. 誰創造了世界?
父、子、聖神同是世界的唯一及不可分的本原,儘管創世之舉是特別以父為依歸。

《青年天主教要理》
44. 誰創造了世界?
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天主自己從無中創造了世界,並使所有事物存在,萬事萬物是依賴天主而存在的,且只因天主願意而繼續存在。(參閱天主教教理290~292,316)

世界的創造,可以說,是三位一體天主的「團體工程」。父是全能的創造者。子是世界的意義和核心:「一切都是藉著他,並且是為了他而受造的」(哥一16)。只有當我們認識基督和明白世界是走向一個目的地時,我們才能發現世界是美好的。這個目的地是主的真、善、美。聖神將一切都掌握在一起,他是那位「使生活的」(若六63)。

10科學會使創造者多餘嗎?

《天主教教理》282~289
282. 有關創造的教理講授十分重要,它涉及人類和基督徒生活的基礎:事實上,它使基督徒信仰為每個時代的人所發出的基本問題,給予明確的答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我們的起源為何?」「我們的終向是甚麼?」「一切存在的東西將何去何從?」起源及歸宿這兩個問題,是不可分開的。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和行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和方向。

283. 世界和人類的起源問題,曾是許多科學研究的對象,使我們對宇宙的年代與幅度、生物的變遷、人類的出現等知識充實了很多。這些發現促使我們更讚嘆造物主的偉大,感謝祂的各項工程及賜予學者與研究者的聰明和智慧。他們可與撒羅滿同聲說道:「是祂把所有事物的正確知識賜給了我,使我明瞭世界的構造,和元素的能量……因為教導我的,是造萬物的技師 — 智慧」(智七17~21)。

284. 對這些研究的濃厚興趣,乃發自另一層次的問題、超越自然科學本身的範圍。這問題並非只想知道物質宇宙何時及怎樣形成,人類何時出現,而是要發掘這種起源的意義何在:它是發自巧合、盲目的命運、莫名的需要呢?抑或受制於一位超越的、聰明的、良善的、稱為天主的存有?如果這世界是來自天主的智慧和良善,那麼為甚麼有邪惡呢?它從何而來?誰要對它負責?有沒有解脫?

285. 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基督徒信仰一開始就要面對各種與自己不同的答案。事實上,在古老的宗教和文化中,可找到許多有關起源的神話。有些哲學家認為一切都是神,世界就是神,世界的變化即是神的變化(泛神論)。有些則說世界是天主的一種必然流露,它由這根源發出,又回到祂那裡。另有一些人則主張有兩個永存的本原: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者不斷在搏鬥(二元論,摩尼派善惡二元論)。按照這些觀念的一些說法,世界(至少物質世界)是壞的,是墮落的產品,故此應予排除或摒棄 (唯識論)。有些人承認世界是神所造,可是像一個鐘錶,造了以後,就讓它自生自滅(自然神論)。最後,有些人不接受世界有任何超越的來源,而認為它純粹是一種永久存在的物質組合(唯物論)。所有這些解釋都在說明萬物起源問題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只有人類會探討這樣的問題。

286. 毫無疑問,人的智力已能對宇宙起源的問題找到答案。事實上,人的理智之光,透過天主所造的萬物,已確實地認識造物主天主的存在,縱使這種知識多次為錯誤所隱蔽或歪曲。為這緣故,信德前來堅強及光照理智,好能正確地了解這些真理:「因著信德,我們知道普世是藉天主的話形成的,看得見的是由看不見的化成的」(希十一3)。

287. 創造的真理對整個人生如此重要,以致天主因其慈愛願意把一切有關創造的知識,為自己子民的得救而啟示給他們。除了每人可對造物主擁有的自然知識外,天主還逐漸地把創造的奧跡啟示給以色列民。祂揀選了聖祖們,使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在選拔以色列時,也創造和塑造了以色列;祂顯示自己就是那世上萬民和整個大地都屬於祂的那位,而且是祂獨自「化成了天地」(詠一一五15,一二四8,一三四3)。

288. 如此創造的啟示,就跟唯一天主與其子民所訂盟約的啟示和實現是不可分的。創造的啟示是走向盟約的第一步,是天主全能的愛第一個和普遍性的見證。此外,創造的真理在先知們的預言、在聖詠和禮儀的祈禱、在選民的智慧反省中,越來越有力地表達出來。

289. 在聖經有關創造的所有文字中,創世紀的前三章佔著極為獨特的位置。從它們的文體去看,這些文章可能有不同的來源。受默感的作者們把它們放在聖經的開端,是要用莊嚴的話,來表達創造的真理,即在天主內受造界的起源和歸宿、它的秩序和美善、人類的召喚、罪惡的悲劇以及得救的希望等。在基督的光照下,依照聖經的統一性和教會的生活聖傳去閱讀,這些文字就成為解釋「起源」諸奧跡的教理講授的主要來源:就是創造、墮落、及救恩的許諾。

《青年天主教要理》
41. 科學會使創造者多餘嗎?
不。「天主創造了世界」這一句並非過時的科學性陳述。我們是在處理一個神學的陳述,即關於「神聖意義」(神學theology,theo = 天主,logos(logy) = 意義)及事物的原始的陳述。(參閱天主教教理282~289)創造論並不是解釋世界起始的科學性模式。「天主創造了世界」是一個神學性的陳述,是和世界與天主的關係相關的。天主願意世界的存在(譯者按:天主願意一件事物 = 事物存在),他維持著世界,並將完善這世界。被創造是在事物內的永恆特質和關於他們的基本真理。

11. 天主帶引著世界和我的生命嗎?

《天主教教理》302~305
302. 受造界有其本身的長處和美善,但從造物主手中出來時,並非全部完成的。它「在過程中」(in statu viae)受造,邁向天主為它指定的、仍須達成的最後的完美。天主引導受造物邁向這種完美的各項措施,我們稱之為天主的眷顧。

天主以祂的眷顧保護及掌管所創造的一切,「智慧施展威力,從地極直達地極,從容治理萬物」(智八1)。因為「萬物在祂眼前都是袒露敞開的」(希四13),包括受造物將要實現的自由行為在內。

303. 聖經的證據是一致的:天主的眷顧是具體和直接的關懷,祂關心一切,由最細微的事以至世界和歷史的大事。聖經極力強調天主對事件演變的絕對主權:「我們的天主在天上居住,祂創造了所喜愛的萬物」(詠一一五3);又談及基督說:「祂開了,無人能關;祂關了,無人能開」(默三7);「人在心中盡可策劃多端,實現的卻是上主的計劃」(箴十九21)。

304. 我們可以發現,聖經的主要作者 — 聖神,多次把一些行為歸於天主,而不提及第二因。這並非一種原始的「說法」,而是一種深入的方式,來提醒人有關天主的至高權威,和祂對歷史和世界的絕對主權,從而教導我們對祂的信賴。聖詠的祈禱,就是教導這種信賴的偉大學校。

305. 耶穌要求我們對天父的眷顧懷有赤子般的信賴,祂對自己子女們的需要照顧得無微不至。「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你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的」(瑪六31~33)。

《天主教教理簡編》
55. 天主的眷顧在於甚麼?
天主的眷顧在於祂為引導萬物的各項措施,使能達到它們應有的最後完美。不過,在實施計畫時,祂也利用受造物的合作。同時祂也賜予它們這種尊嚴,可以自主行動,彼此互為原因。

56. 人如何與天主的眷顧合作?
對於人,天主賞賜及要求人運用其自由,以他們的善工、祈禱、甚至痛苦與祂合作,使人「願意並力行,為成就祂的善意」(斐二13)。

《青年天主教要理》
49. 天主帶引著世界和我的生命嗎?是的,但以一個奧妙的方式;天主帶引一切在只有他自己知道的道路上,帶引他們至圓滿。天主也從未放棄過他手創的事物。(參閱天主教教理302~305)

天主在沒有削弱我們的自由、或使我們只成為其永恆計畫中的木偶的情況下,影響著歷史大事和我們每個人生活上的小事。在天主內「我們生活、行動、存在」(宗十七28)天主在我們遇到的一切事上、在我們生活的所有改變上,甚至是在痛苦的事件中和看似無意義的巧合中。天主想把直線與我們生命中的曲線一致的放在一起。他從我們身上取去或給予我們的、在堅強我們的方式或試探我們的方式上 — 所有這一切都是他旨意的安排和標記。

12. 如果天主是全知和全能的,為什麼祂不阻止罪惡?

《天主教教理》309~314,324
309. 既然全能的天父,是美好與和諧的宇宙的創造者,悉心照顧所有的受造物,那麼,為甚麼會有邪惡存在?對這個如此迫切又不可避免、如此痛心而又深奧的問題,任何倉卒的答案都是不足夠的。唯有整體地看基督徒信仰,才有這個問題的答案:創造的美好、罪惡的悲劇、天主耐心的慈愛。天主藉著各種盟約、祂聖子的降生救贖、聖神的恩賜、教會的建立、聖事的力量,以及藉著幸福生活的召喚,來與人類接觸。對這幸福的生活,自由的受造物被邀事先同意,然而,由於一個可怕的奧秘,他們也可事先迴避。基督徒的訊息中,沒有一點不對惡的問題部分地提出答案

310. 然而,天主為甚麼不創造一個沒有惡存在的完美世界呢?天主以祂無限的能力,常常可以創造更美好的事物。可是,天主以祂無限的智慧和慈愛,願意自由地創造一個「在過程中」的世界,邁向它最終的完美。這種演變在天主的計劃中,會牽涉某些事物的出現及另一些事物的消失,有較為完美的,也有不甚完美的事物;有自然界的成長,也有敗壞。因此,只要受造物尚未達致它的圓滿,有物質的善,也有物質的惡

311. 天使和人類,作為理性和自由的受造物,應該以自由的抉擇和高於一切的愛,走向他們終極的目標。因此,他們有誤入歧途的可能。事實上,他們確曾犯了罪。於是倫理的惡就進入了世界,就其嚴重性來說,它與物質的惡不能相比。無論直接或間接地,天主絕不是倫理惡的原因。不過,為了尊重受造物的自由,祂容許惡發生,並奇妙地從惡中引發出善:

聖奧思定,《信望愛三德彙論》:全能的天主……因為祂是至善的,絕不容許任何惡存在於自己的工程中,除非祂有充分的能力和仁愛,足以從惡本身引出善來。

312. 這樣,假以時日,我們可發現天主在祂的全能眷顧中,能由受造物所造成的惡果,甚至是倫理的惡果中,引出善來。若瑟對他的哥哥們說:「叫我到這裡來的並不是你們,而是天主……你們原有意對我作的惡事,天主卻有意使之變成好事……挽救了許多人民的性命」(創四十五8;五十20)。整就是基督的光榮和我們的救贖。可是,惡並不因此而變成善。

313. 「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羅八28)。聖人們的見證不斷地證實了此項真理:

聖女加大利納˙西恩那給「那些面對不幸的事而反感和抗拒的人」說:「一切都來自愛,一切都為使人得救而安排,天主所作的無非是為這個目的」。

聖多瑪斯˙摩爾在殉道前安慰他的女兒說:「除非天主願意,甚麼事情也不會發生。我深信無論發生甚麼事,不管它外表看來是多麼的壞,實際上常是對我們最好的」。

朱利安˙諾里奇也說:「我靠天主的恩寵學會要堅決地保守信德,……我應根據和熱切相信吾主在此刻所展示的 — 一切都會轉好」。

314. 我們堅決相信,天主是世界和歷史的主宰,但祂所眷顧的人間旅程卻往往不為人知。只有到了終點,當我們完結局部的知識、「面對面」地(格前十三12)看見天主時,我們才能完全認識這些道路,天主就是沿著這些道路,甚至經歷過壞事和罪惡的悲劇,要引導祂的受造物,抵達那最後的安息的祥和中,天主正是為此而創造了天地。

《天主教教理簡編》
57. 既然天主是全能的又是悉心照顧受造物的,為甚麼會有邪惡存在?
對這個如此痛心而又深奧的問題,唯有整體地看基督徒信仰,才有答案。無論直接或間接地,天主絕不是惡的原因。天主藉其聖子耶穌基督闡明惡的奧跡:聖子死而復活,為了戰勝人類的罪惡,即那倫理的大惡和其他一切惡的根源。

58. 天主為何容許惡的存在?
信德使我們肯定,天主不會容許惡發生,除非祂從惡中引發出善。最大的倫理惡,莫過於殺害天主聖子,但天主竟奇妙地從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上,實現最大的善,就是基督的光榮和我們的救贖。

《青年天主教要理》
51. 如果天主是全知和全能的,為甚麼他不阻止罪惡?「天主容許罪惡只是為使事情從罪惡中得到更好的結果」(聖多瑪斯)(參閱天主教教理309~314,324)

在世界中的罪惡是一個艱澀和痛苦的奧秘。即使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也問他的父:「我的天主,祢為甚麼捨棄我?」(瑪二十七46)這種事多是不能理解的。但有一事,我們清楚知道:天主是百分百的善。他永不可能是罪惡之事的創造者。天主創造了善的世界,但還未完成。在暴力和痛苦的過程中,世界被塑造和邁向其最終的圓滿。這可能是一個較好的方法以定義教會所稱的物質惡,如天生的殘缺,或自然災害。相反,倫理惡是來自世界對自由的誤用。「世界的地獄」— 自殺式炸彈襲擊、集中營 — 多是人為的。所以,關鍵不是「當世界有這麼多的罪惡時,人怎能相信一個善的天主」,而是「如天主不存在,一個有心和理性的人怎能忍受這世界的生活?」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給我們顯示,罪惡並不擁有話語權或終結權。天主從最壞的罪惡中產生絕對善的結果。我們相信在最後審判中,天主會終止一切不公義。在未來世界的生活中,罪惡不會佔有任何位置,痛苦也會結束。

13. 天國是什麼?

《天主教教理》325~327
325. 宗徒信經宣認天主是「天地的創造者」,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則闡述:「天地萬物,無論有形無形,都是祂所創造的」。

326. 在聖經上,「天地」二字指一切的存有,整個的受造界,也指在受造物之間的聯繫。聖經既把天地連接又將之區別:「地」是人的世界,「天」或「諸天」這些詞可以指穹蒼,也可指天主自己的「地方」:所以,我們的「在天之父」(瑪五16)也可指末世的光榮「天堂」。最後,「天」字也指環繞天主左右的精神體受造物 — 天使所在的「地方」。

327. 拉特朗第四屆大公會議的信仰誓詞肯定說:「天主在時間的肇始,就從無中創造了精神的與物質的受造物,即天使和大地;其後,祂又造了人類,具有靈魂和肉體,好像是集二者之大成」。

《青年天主教要理》
52. 天堂是甚麼?
天堂是天主的地方,天神和聖人的住所,及創造的終點。我們以「天地萬物」這詞語指出整個受造的事實。(參閱天主教教理325~327)

天堂並非宇宙中的一個地方。它是下一個生命的環境。天堂是天主的旨意能在沒有任何違抗的情況下完成的地方。天堂的發生是當生命顯示出其最大的強度和福樂 — 一種我們不會在世界找到的生命。如我們某天在天主的幫助下進入天堂,那等待我們的將是「天主為愛衪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心所未想到的」(格前二9)。

14. 地獄是什麼?

《天主教教理》1033~1036
1033. 除非我們自由地選擇愛天主,就不能與祂契合。假如我們犯嚴重的罪過反對祂,反對近人,反對自已,我們就不能愛祂:「那不愛的,就存在死亡內。凡惱恨自己弟兄的,便是殺人的;你們也知道:凡殺人的,便沒有永遠的生命存在他內」(若壹書三15)。我們的主早已說過,假如我們不對貧窮者、弱小者在其急需中施予援手,我們就會與祂分離。 若人在大罪中過世時沒有悔意,沒有接受天主的慈愛,這表示他藉著自由的抉擇永遠與主分離。換言之,就是將自己排除與天主和真福者的共融之外,這種決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況就稱為「地獄」。

1034. 耶穌屢次談到「地獄」,「不滅的火」,這火是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裡他們的靈魂和肉身都會一起喪亡。耶穌嚴厲地宣布,祂「要差遣祂的天使,將一切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裡」(瑪十三41~42),並宣判:「可咒罵的,離開我,到永火裡去吧!」(瑪二十五41)

1035. 教會訓導聲明地獄的存在和永久性。那些在死罪中過世的靈魂會立刻下地獄,受地獄的苦痛,就是「永火」。地獄主要的痛苦是與天主永遠的分離,因為人只可從天主那裡得到生命和福樂,人是為此被創造,並不斷地渴求這生命和福樂。

1036. 聖經和教會訓導對地獄的聲明是為喚起人的責任,人以永遠的歸宿為目標,該負責地運用他的自由。同時這些聲明成為請人皈依的迫切呼籲:「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瑪七13~14)。

我們不知道何時何日,我們必須遵從主的勸告,時常警惕,期望在結束了我們現世生命的唯一旅程之後,能與主同赴天宴,並加入受祝福者的行列,不要像懶惰的惡僕,被貶入永火及外面的黑暗中,那裡將有「哀號切齒」。

《青年天主教要理》
53. 地獄是甚麼?
我們的信仰稱與天主終極分離的狀態為「地獄」。任何人如清楚看見天主聖容的愛,而決定不接受這份愛,其實就是自由地選擇這個狀態(譯者按:即地獄)。(參閱天主教教理1033~1036)

知道地獄是怎麼樣的耶穌,描述它為「外邊的黑暗」(瑪八12)。以我們的字眼表達,就是冷而非熱。默觀一個人的生命處於完全嚴厲、和無望地阻隔於一切能帶來幫助、釋放、喜樂和安慰的事物中,這是可怖的。

15. 天使是什麼?

《天主教教理》328~333,350~351
328. 沒有肉身的精神體受造物,聖經通常稱之為天使。他們的存在是信德的真理。聖經的證據一如聖傳的一致性同樣地明確。

329. 聖奧思定論及天使說:「天使一詞是指職務,而非本性。如果問及這本性的名稱,則回答說是天神;如果問及職務,則回答說是天使。按著他的本性是天神,按著他所執行的職務則是天使」。從他們的整個本質看來,天使是天主的侍從和使者。由於「他們時常看到在天之父的面」(瑪十八10),他們是「執行祂命令的大能臣僕,又是服從上主聖言的聽命公侯」(詠一○三20)。

330. 他們由於是純粹精神體的受造物,具有理智和意志:是有位格和不死不滅的受造物。他們遠比一切有形的受造物完美。他們榮耀的光輝足可證明此事。

331. 基督是天使世界的中心。他們是「祂的天使」:「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祂的眾天使一同降來時……」(瑪二十五31)。天使們是祂的,因為他們是藉著祂並為了祂而受造:「因為天上和地上的一切,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領者、或是掌權者、都是在祂內受造的;一切都是藉著祂,並為了祂而受造」(哥一16)。他們更是祂的,因為祂使他們成為祂救恩計劃的使者:「他們豈不都是奉職的神,被派遣給那些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務嗎?」(希一14)。

332. 天使們自創造開始及在整個的救恩史中,都曾或多或少地傳報這救恩,並為實現天主的拯救計劃服務,如:關閉了樂園之門、保護羅特、拯救哈加爾及她的孩子、及阻止亞巴郎下手祭子;法律是「藉天使的手」(宗七53)而傳報,他們引導天主的子民,預告誕辰和使命,以及庇祐先知等等,以上只是略舉幾個例子而已。最後,是加俾額爾天使預告了前驅(洗者若翰)及耶穌本人的誕生。

333. 降生的聖言由誕生至升天,一生都活在天使的朝拜和服侍中。「當天主引領首生子進入世界的時候,說:『天主的眾天使都要崇拜祂』」(希一6)。他們在基督誕生時所唱的讚頌歌,至今仍不斷地在教會的歌詠中迴響著:「天主在天受光榮……」(路二14)。他們保護了耶穌的童年,在曠野中侍候祂,在山園祈禱中安慰祂,那時耶穌大可讓天使從敵人手中將祂救出如同過去發生在以色列一般。此外,又是天使們「傳播福音」(路二10),向人宣布基督誕生和復活的喜訊。當基督再次來臨時,由他們傳報並為祂的審判在旁侍候。

350. 天使是精神體的受造物,他們不斷地光榮天主並執行祂對其他受造物的救恩計劃。「天使協助一切有益於我們的事」。

351. 天使環繞著基督、他們的主,尤其在實現拯救眾人的使命上為祂效勞。

《天主教教理簡編》
60. 天使是誰?
天使是純粹精神體的受造物,是沒有肉身、不可見和不死不滅的,是具有理智和意志、有位格的存有。他們不斷地面對面地瞻仰天主,光榮和服侍祂,在實現拯救眾人的使命上作祂的使者。

61. 天使如何臨於教會的生活中?
教會聯同天使去崇拜天主,呼求他們的助佑,並在禮儀中慶祝某些天使的紀念日。

《青年天主教要理》
54. 天神是甚麼?天神是天主純精神性的受造。他們擁有理性和意志。他們沒有肉體,不能死亡,且多是不可見的。他們長久在天主的臨在下生活,並向人傳達天主的旨意和天主的保護。(參閱天主教教理328~333,350~351)

一個天神,按若瑟拉辛格樞機(譯者按:即當今聖父本篤十六世)所寫,是「可以說是天主對我個人思想上的開啟」。同時天神完全地轉向他們的創造者,他們熱烈地愛慕天主,晝夜侍奉他。他們的讚美之歌永不止息。在聖經中,墮落的天神被稱為魔鬼或惡魔。

16. 天主為什麼創造人?

《天主教教理》
358. 天主為人創造了一切,但人被造是為事奉和愛慕天主,把整個受造界奉獻給祂:

有甚麼東西在受造時得到如此優遇?只有人,因為人具有偉大而奇妙的活生生形態,在天主眼中比整個受造界更為貴重。天空、大地、海洋及整個受造界都是為人而存在,而且天主對人的得救如此重視,甚至連自己的獨生子也不顧惜。因為天主從不間斷地提拔人到祂跟前,使他坐在自己的右邊。

《天主教教理簡編》
67. 天主造人是為了甚麼目的?
天主為人創造了一切,但人被造是為認識、事奉和愛慕天主,在世上把整個受造界奉獻給祂,為感謝天主選拔人在天上分享天主的生命。只有在天主聖言降生成人的奧跡內,才能真正解釋人的奧跡:人被預定,要按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那完美的「不可見的天主的肖象」(哥一15)而再造。

《青年天主教要理》
59. 天主為甚麼創造人?
天主為人創造了一切。但唯獨人是「天主在這大地上為人的本身而喜愛的受造物」(《論教會在今日世界牧職》憲章24,3),人是為了被祝福而創造的。而當人認識、愛慕和事奉天主,以及在對造物主的感恩中生活時,人才真正的被祝福。(參閱天主教教理358)感恩是已被承認的愛。感恩的人自由地轉向善的賜予者,並與他進入一段新而更深入的關係。天主希望我們承認他的愛,即使是現在也在與他的關係中活出我們整個的生命。這段關係持續至永遠。

17. 說人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的是什麼意思?

《天主教教理》355~357,380
355. 「天主照自己的肖象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象造了人:造了男人和女人」(創一27)。人在受造界中,享有獨一無二的地位:(一)他是「按照天主的肖象」;(二)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在他本性上合而為一;(三)被造成「男和女」;(四)天主把人安置在祂的友誼中。

356. 在一切有形的受造物中,唯獨人「能認識及愛慕自己的造物主」;人是「世上唯一的受造物,是天主為了人本身所要的」只有人奉召在知識和愛情上,分享天主的生命。人就是為這目的而受造,而且也是人有其尊嚴的基本理由。

聖女加大利納˙西恩那,《對話集》:祢為了甚麼理由使人享有這麼大的尊嚴?肯定是那無窮的愛,祢因這愛注視了在祢內的受造物,並深深地愛上他。因為祢為了愛而創造了他,為了愛而使他存在、具有品嘗祢永福的能力。

357. 由於人按照天主的肖象而存在,每個人都有位格的尊嚴;他不只是一個物品,而是一個人。他能認識自己、擁有自己、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其他的人溝通。他因恩寵而奉召與自己的造物主訂立盟約,向祂作出無人可替代的信仰和愛的回應。

380. 「聖父……祢按照祢的肖象造生了人類,使人管理世界,統御萬物,事奉祢、唯一的造物主」。

《天主教教理簡編》
66. 怎麼說人是按照「天主的肖象」而受造的?
人是按照天主的肖象受造,就是說:人能自由地認識及愛慕自己的造物主。在世上的受造物中,人是唯一享有以自身為目標的存在,這是天主所願意的,只有人奉召在知識和愛情上,分享天主的生命。由於人按照天主的肖象而受造,每個人都有位格的尊嚴:他不只是一個物品,而是一個人。他能認識自己、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天主和其他的人溝通。

《青年天主教要理》
58. 說人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的是什麼意思?不像死物、植物和動物,人被賦予了一個靈魂。這個特徵把他與天主給合,多於其他可見的受造物。(參閱天主教教理355~357,380)

人不是一個東西,而是一個人。正如我們說天主是一個位格,所以我們也可以如此稱人。人可以理解在他目前的範圍外的東西,也可以衡量存有的整個幅度;他還可以用批判的客觀性認識自己,並以工作令自己進步;他可以認知他人為位格,在人的尊嚴中瞭解人,且愛他們。在所有可見的受造物中,只有人「能認識及熱愛其造物主」(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論教會在今日世界牧職》憲章12,3)。人註定要在友誼中與天主生活(若十五15)。

18. 什麼是靈魂?

《天主教教理》362~365,382
362. 人是按照天主肖象而受造的,是一個同時具有物質和精神的存有。聖經以一種象徵性的語言表達了這個事實:「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二7)。所以整個的人成為天主愛的對象

363. 很多次,靈魂一詞在聖經裡是指人的生命,或指完整的人的位格。但也指人心內最隱密的、最有價值的和特別使他成為天主肖象的一切:「靈魂」是指人的精神本原

364. 人的身體分享「天主肖象」的尊嚴:它是人性的身體,正因為是一個屬神的靈魂使它活起來,而且是整個的人要在基督的身體內,成為聖神的宮殿。

人是由肉體、靈魂所組成的一個單位。以身體而論,人將物質世界各樣事物匯集於一身。於是,物質世界便藉人抵達其高峰,並藉人歌頌造物主。故此,人不應輕視其肉體生命,而應承認其肉體的美善而加以重視;因為肉體由天主所造,末日又將復活。

365. 靈魂和身體的結合是如此密切,以致該視靈魂為身體的「形」(forma);這表示基於靈魂,由物質組成的身體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身體。在人身上,精神和物質並非兩個本性連接在一起,而是兩者結合而成獨一的本性。

382. 人是「由靈魂和身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信德道理確認:作為精神的及不死不滅的靈魂,乃直接由天主所造。

《天主教教理簡編》
69. 靈魂和肉身怎樣在人內形成一個整體?
人是一個同時具有物質和精神的存有。在人身上,精神和物質兩者結合而成獨一的本性。靈魂和身體的結合是如此密切,那由物質組成的身體,由於作為人的精神本原的靈魂,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身體,分享天主肖象的尊嚴。

《青年天主教要理》
62. 甚麼是靈魂?
靈魂是使每個個別位格成為人的東西:他精神的生命本原和最深處的存有。靈魂使物質軀體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身體。憑藉靈魂,人成了能稱呼自己為「我」的受造物,且以一個無可取替的個體站在天主面前。(參閱天主教教理362~365,382)

人是身體性與精神的受造物。人的精神高於肉體的功能之上,且不能以人類物質性結構的用語來解釋。理性告訴我們,必須有一個精神本原與身體結合,但非完全相同於身體。我們稱之為「靈魂」。雖然靈魂的存在不能科學性地被「證實」,但如不接受這高於物質的精神本原,人就不能被理解為精神或理性的存有。

19. 人從哪裡得到靈魂?

《天主教教理》366~368,382
366. 教會教導我們,每個靈魂都直接由天主所造 — 並非由父母所「產生」 — 而且是不死不滅的:在死亡時靈魂與身體分離,但並不因此而泯滅,並會在末日復活時,重新與身體結合。

367. 有時人會把靈魂與神魂(spirit)加以區別,就如聖保祿這樣祝禱說:「將你們整個的神魂、靈魂和肉身,在我們的主來臨時,保持得無瑕可指」(得前五23)。教會教導我們,這樣的區別並不構成靈魂的二元性。「神魂」是指當人被創造時,人已被賦予超性的終向,又指人的靈魂能被天主無條件地提昇到與祂共融的境界。

368. 教會的靈修傳統也強調人心,即按聖經所指是「人的最深之處」,人就是在那深處決定是否接納天主。

382. 人是「由靈魂和身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信德道理確認:作為精神的及不死不滅的靈魂,乃直接由天主所造。

《天主教教理簡編》
70. 是誰賦予人靈魂?
精神體的靈魂並非由父母所產生,而是直接由天主所造,且是不死不滅的。在死亡時靈魂與身體分離,但並不因此而泯滅,並會在末日復活時,重新與身體結合。

《青年天主教要理》
63. 人從哪裡得到靈魂?
人的靈魂是由天主直接創造出來的,而不能由父母「產生」出來的。(參閱天主教教理366~368,382)

人的靈魂不能是一種由物質進化發展而來的產物,或是由父母結合而來的結果。每一個人都是帶著獨特的、精神性的位格來到這個世界上;教會以天給予人一個不滅的靈魂來解釋這個奧跡;即使人在死亡時失去了其肉身,他亦會在復活時再次尋回。當我們說:「我有一個靈魂」,意味著天主不只是把我創造成一個生物,更是一個位格,且召叫我進入一個與他永無止境的關係中。

20. 為什麼天主創造了男人和女人?

《天主教教理》369~373,383
369. 男和女都是天主所造,也即是天主所愛的:就人性而論,兩者是完全平等的,但按其男女性別而論,則各有不同。「成為男人」和「成為女人」乃天主所願意的美好事實:男人和女人都有不可剝奪的尊嚴,直接來自他們的造物主。男女都是「按照天主的肖象」所造,具有同等的尊嚴。在他們「成為男人」和「成為女人」的事實上,反映出造物主的智慧和慈善。

370. 天主絕非按人的肖象而存在,祂既非男人亦非女人。天主是純神,因此在祂內並無性別。然而男和女的「美善」多少反映出天主無限的美善:例如母親、父親及夫君的美善。

371. 天主創造男和女在一起,願意他們相互依存。天主聖言透過聖經的不同章節使我們明白這點。「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創二18)。沒有任何動物能成為人「心心相印」的助手。天主取用人的肋骨「塑造」了女人,並帶她到男人面前,激發男人的驚嘆之聲,使他不禁發出愛慕和共融的呼喊:「這才真是我的親骨肉」(創二23)。男人發現女人是另一個「我」,具有同樣的人性。

372. 男人和女人是為了「相互依存」而受造的,但並非指天主造了他們「一半」和「不完整的」。天主造了他們是為使人們彼此共融,各人都能成為另一個的「助手」,因為就位格而言兩者是平等的(我的親骨肉……),就男女性別而言則是互補的。在婚姻中,天主把他們二人結合,「成為一體」(創二24),好能傳宗接代:「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創一28)。男女作為夫妻和父母,將人的生命傳遞給子女,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協助了造物主的造化工程。

373. 在天主的計畫中,男女奉召以天主「管理者」的身分去「治理」大地。這項至高權利不該是任意妄為和破壞性的操縱。按照造物主的肖象去「愛護一切所有」時(智十一24),男女奉召去參與天主對其他受造物的眷顧。因此他們對天主所託付的世界,有其責任。

383. 「天主造的人不是孤單的,祂自起初便造了『男人和女人』(創一27),他們的結合便成為人與人共同生活的雛形」。

《天主教教理簡編》
71. 天主定了男和女之間有甚麼關係?
男和女都是天主所造,就人性而論,兩者都有平等的尊嚴,但按其男女性別而論,則是互補的。天主願意他們互相依存,彼此共融。在婚姻中,天主把他們二人結合,「成為一體」(創二24),好能傳宗接代,以天主的「管理者」的身分去治理大地。

《青年天主教要理》
64. 為甚麼天主創造了男人和女人?
天主是愛和團體的原型,他創造了男性和女性,為使兩者一起可成為他本性的肖像。(參閱天主教教理369~373,383)

天主創造了人,或是男或是女,並使他們渴望在與異性相遇中,得到滿全和圓滿。男人和女人擁有完全同等的尊嚴,但是在他們有創造力的男性和女性氣質的發展中,他們在不同方面展示了天主的完美。天主非男性或女性,但是他父性地(路六36)和母性地(依六十六13)顯示自己。在男人和女人的愛中,尤其是在男女成為「一體」(創二24)的婚姻團體中,人能特別感受到在天主內結合的快樂,每個人在這結合中找到其終極的完整。就像天主的愛是忠實的,所以他們的愛情也追求忠誠;而且它是有創造力的,就像天主一樣,因為新生命在婚姻中誕生。

21. 人要受苦和經歷死亡是天主的計劃的一部分嗎?

《天主教教理》374~379,384,400
374. 第一個人不但造得好,而且與創造者處於友誼中,與自己和其他受造物也和諧相處,此種友誼及和諧只有那在基督內新造化的光榮才能超越。

375. 教會按新約和聖傳的指示,在正式解釋聖經語言的象徵意義時,教導我們原祖亞當厄娃原是被安置在一個「原始聖德和義德」的狀態下。原始聖德的恩寵就是「分享天主的生命」。

376. 人生的一切幅度原先都被這恩寵的光輝所強化。那時只要人留在天主的親密友誼內,就不必死亡,也不必受苦。人的內部和諧、男女間的和諧、第一對夫婦與整個受造界的和諧,構成所謂「原始義德」的情況。

377. 天主從起初就使人作世界的「主人」,首先使人在其自身作主,自律自重。人就其整個的存有而言原是完整有序的,因為不受三重的貪慾支配,這貪慾使人受制於感官的快樂、財物的貪婪,並使人自恃而反抗理性的命令。

378. 人與天主親切交往的標記,在於天主把人安置在樂園中生活,「叫他耕種,看守樂園」(創二15):工作並非痛苦,而是男女跟天主合作,使有形的受造界達致完美。

379. 因著我們原祖的罪,天主在其計劃中為人所預定的原始義德的和諧,便完全失去了

380. 「聖父……祢按照祢的肖象造生了人類,使人管理世界,統御萬物,事奉祢、唯一的造物主」。

《天主教教理簡編》
72. 按照天主的計畫,甚麼是人的原始狀況?
天主造了男和女,賜他們在一個原始聖德和義德的狀態下,特別分享天主的生命。在天主的計畫中,人原先就不必死亡,也不必受苦。而且在人自身內、在受造物與造物主之間、在男人與女人之間、以及在第一對夫婦與整個受造界之間,瀰漫著完美的和諧。

《青年天主教要理》
66. 人要受苦和經歷死亡是天主的計畫的一部分嗎?
天主不希望人受苦和死亡。天主對人的原意是樂園:永遠生活,和天主與人與環境間,以及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和平。(參閱天主教教理374~379,384,400)

通常我們意識到生活應該怎樣,我們應該怎樣。但事實上,我們沒有跟自己和平相處,行事出自恐懼和失控的情緒,以及失去人原本與世界的和諧,及終極地失去與天主的和諧。在聖經中,墮落的故事表達了這種疏離的經驗。由於罪惡漸漸地產生,亞當和厄娃必需要離開與彼此間、和與天主和睦共處的樂園。工作的辛勞、痛苦、死亡和罪惡的誘惑都是失去樂園的記號。

22. 什麼是罪?

《天主教教理》385~390
385. 天主無限慈善,祂的一切工程都美好,可是沒有人能倖免痛苦,不能倖免自然的災害 ─ 這些看來是繫於受造物本身的局限,尤其不能倖免倫理惡的問題。究竟惡是從哪裡來的呢?聖奧思定說:「我自問究竟惡從何而來,我卻不知如何回答」,他那辛苦的探討只有在皈依生活的天主後,才找到了出路。因為「罪惡的奧跡」(得後二7)只有在「虔敬奧跡」(弟前三16)的光照下才能彰顯。天主的聖愛在基督身上啟示出來,一面顯示罪惡的廣泛,一面也顯示了恩寵的盈溢。因此,我們應該面對惡的來源的問題,方法是以信德的眼目,注視那唯一使邪惡敗退的征服者。

386. 罪惡存在於人類的歷史中:任何人企圖忽視或以其他名稱表達這晦暗的事實,都徒勞無功。嘗試了解甚麼是罪惡,首先必須承認人與天主的深切關係,只有在此關係中,罪惡才露出它拒絕與反抗天主的真相,這一直是人的生命和歷史的重負。

387. 罪惡的事實,尤其是原罪的事實,只有在天主啟示的光照下才能明瞭。若無啟示給予有關天主的知識,將不能清楚地認出罪惡,而只能設法把它只解作成長的缺陷、心理的弱點、錯誤或社會組織不足的必然後果等。只有認識了天主對人的計劃,才能明白罪惡是妄用自由,天主賜給受造的人自由,是要人用來愛祂和彼此相愛的。

388. 隨著啟示的進展,罪惡的事實也得以明朗。雖然舊約的天主子民通過創世紀所敘述的墮落史,已多少認識人類的處境的痛苦,但未能了解這種歷史的終極意義。唯有在耶穌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光照下,它的意義才完全顯示出來。為能認識亞當是罪惡的禍根,必須認識基督是恩寵的泉源。是復活的基督所派遣的護慰者聖神,前來審判世界的罪並啟示那位贖罪者。

389. 原罪的道理可以說是福音喜訊的「反面」,這福音就是耶穌是眾人的救主,眾人都需要救恩,而救恩是藉基督賜予眾人。有基督心意的教會清楚地知道,破壞原罪的啟示,必損害基督的奧跡。

390. 墮落的敘述(創三)採用了象徵的語言,但肯定是一宗原創性的事件,發生在人類歷史的肇始。啟示使我們確信,整個人類歷史都刻著我們原祖自由所犯的原始錯誤。

《天主教教理簡編》
73. 應如何理解罪惡的事實?
罪惡存在於人類的歷史中。這事實只有在天主啟示的光照下,尤其在眾人救主基督的光照下,才能完全明瞭:那裡罪惡越多,祂便令恩寵也越豐富。

《青年天主教要理》
67. 甚麼是罪?
罪的中心實是拒絕天主和拒絕接受他的愛。這可從對他誡命的不尊重顯示出來。(參閱天主教教理385~390)

罪不單是不正確的行為;它不只是心理上的弱點。從最深的意義來說,所有對善的事物的拒絕或破壞都是對善本身的拒絕,即拒絕天主。在它最深刻和可怖的幅度中,罪是與天主的分離,也就是與生命之源分離。這也是為何死亡是罪的另一個後果。只有透過耶穌,我們才能瞭解罪的深不可測的幅度:耶穌在其肉體上經歷了被天主的擯棄。他承擔了罪的致死的力量,為使它不再打擊我們。我們稱這事為救贖。

23. 什麼是原罪?亞當和厄娃的墜落與我們有什麼相干?

《天主教教理》388~389,402~404
388. 隨著啟示的進展,罪惡的事實也得以明朗。雖然舊約的天主子民通過創世紀所敘述的墮落史,已多少認識人類的處境的痛苦,但未能了解這種歷史的終極意義。唯有在耶穌基督的死亡和復活的光照下,它的意義才完全顯示出來。為能認識亞當是罪惡的禍根,必須認識基督是恩寵的泉源。是復活的基督所派遣的護慰者聖神,前來審判世界的罪並啟示那位贖罪者。

389. 原罪的道理可以說是福音喜訊的「反面」,這福音就是耶穌是眾人的救主,眾人都需要救恩,而救恩是藉基督賜予眾人。有基督心意的教會清楚地知道,破壞原罪的啟示,必損害基督的奧跡。

402. 所有的人都被牽連在亞當的罪惡裡。聖保祿確認此事說:「因一個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羅五19);「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但保祿宗徒把罪惡與死亡的普遍性和在基督內得救的普遍性對比:「就如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被定了罪;同樣,也因一人的正義行為,眾人也都獲得了正義和生命」(羅五18)。

403. 教會步武聖保祿的後塵,時常教導我們,那壓迫著人類的重重苦難,以及他們那種向惡和向死的傾向,除非與亞當的罪拉上關係,是不能理解的;這一切也與這個事實有關,就是亞當傳給我們生下來就帶有的罪,這罪就是「靈魂的死亡」。基於這項確實的信仰,教會也給未犯過本罪的嬰兒付洗,以赦免罪過。

404. 亞當的罪如何成為他所有後裔的罪呢?整個人類在亞當內「有如一個人的一個身體」。由於這「人類的一體性」,眾人都被牽連在亞當的罪內,正如眾人都被牽引進入基督的義德內一般。無論如何,原罪的傳遞是一個我們不能完全了解的奧秘。可是我們從啟示知道,亞當不但為自己,也為整個的人性接受了原始的聖德和義德。由於亞當和厄娃降服於誘惑者,犯了個人的罪,但這罪損害了人性,他們則在墮落的情況下把受損的人性傳衍下來。這罪將藉傳宗接代而遺留給整個人類,就是傳遞一個缺乏原始聖德和義德的人性。因此,原罪是以類比的方式被稱為「罪」:它是「感染」而非「觸犯」的罪,是情況而非行動。

《天主教教理簡編》
75. 人的第一個罪是甚麼?
人受了魔鬼的誘惑後,喪失了心中對造物主的信賴,違背了天主的命令,他要「如同天主」(創三5),但卻不要天主,及不從天主。如此,亞當和厄娃自己及他們所有的後裔,便立即失落了原始聖德和義德的恩寵。

76. 原罪是甚麼?
眾人生下來就帶有的原罪,是一個缺乏原始聖德和義德的情況。這是「感染」而非「觸犯」的罪;是一個生下來的情況,而非一個個人行為。由於人類根源的一體性,這罪「不是藉效尤,而是藉生育」,與人性一起傳到亞當的後裔身上。原罪的傳遞,是一個我們不能完全了解的奧秘。

《青年天主教要理》
68. 什麼是原罪?亞當和厄娃的墜落與我們有甚麼相干?
嚴格來說,罪意味著那個人要負責的過失。所以「原罪」這個字並不指本罪,而是指人類悲慘的墜落狀況。每個人都在這狀況下出生,甚至是在他以自由決定犯罪以前。(參閱天主教教理388~389,402~404)

教宗聖父本篤十六世在談及原罪時說,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所有人都在我們內帶有一滴思維方式上的毒藥,這是以創世紀中的形象說明的……。人類並不相信天主。人為蛇所誘惑而心有猜疑……猜疑天主是我們的敵人,他削弱我們的自由,而只有將他拋開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人不想從天主接受他的存在和他生命的圓滿……。這樣,他相信了這騙局而非真理,他亦因此而與他的生活陷入虛無,陷入死亡」(聖父本篤十六世,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八日)。

24. 天主怎樣在罪惡的漩渦中救我們出來呢?

《天主教教理》410~412,420~421
410. 人在墮落後,並沒有被天主拋棄。反之,天主還召喚他,向他奇妙地預告邪惡將被制伏,而人也要由墮落中被救起。這一段在創世紀中的記載曾被稱為「原始福音」,因為在那裡首次宣布了救主默西亞,宣布了蛇與女人之間的搏鬥,以及她的一位後裔的最後勝利。

411. 基督徒聖傳在這段聖經上,看到一種「新亞當」的宣示,祂藉著「死在十字架上」的聽命(斐二8),綽綽有餘地補償了亞當的抗命。此外,教會的許多教父和聖師,在「原始福音」所宣告的女人身上,看到了基督的母親瑪利亞、「新的厄娃」。她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從基督戰勝罪惡的成果中,成為第一個受惠者:使她預先被保護不受原罪的任何玷污,並在她整個塵世的生命中,藉著天主的特別恩寵,也未犯任何罪過。

412. 但為何天主不阻止第一個人犯罪呢?聖大良一世回答說:「基督無可言喻的恩寵給了我們的利益,大於魔鬼因妒忌向我們所奪取的」。聖多瑪斯‧亞奎納也說:「在犯罪後沒有甚麼可阻止人性被召向一個更高的目標。因為天主允許惡,為能從中取得更大的善。為此聖保祿說:『罪惡在那裡越多,恩寵在那裡也格外豐富』(羅五20)。聖週的「逾越頌」唱道:『幸運的罪過啊,你竟然為世人賺得了如此偉大的救主!』」。

420. 基督從罪惡所取得的勝利,賞給我們的利益比罪惡所奪去的更大:「罪惡在那裡越多,恩寵在那裡也格外豐富」(羅五20)。

421. 依照基督徒的信仰,「世界乃由造物主的愛所創造和保存;人雖不幸陷於罪惡的奴役,卻為戰勝惡魔的基督,以其十字架及復活所釋放……」。

《天主教教理簡編》
78. 天主在人第一個罪以後做了甚麼?
自從這第一個罪,世界便被罪惡所沖擊,但天主並沒有將人棄置於死亡的權下,卻奇妙地在「原始福音」(創三15)中預告:邪惡將被制伏,而人也要由墮落中被救起。這是首次宣布救主默西亞。為此,這墮落甚至被稱為「幸運的罪過」,因為它「竟然為世人賺得了如此偉大的救主」(逾越節夜間禮儀)。

《青年天主教要理》
70. 天主怎樣在罪惡的漩渦中救我們出來呢?
天主沒有眼睜睜地看著人任由因為罪所產生的連鎖反應,而漸漸摧毀自己和他身處的世界。他給我們派遣了耶穌基督~~救世和贖世之主~~他從罪惡的權勢中攫取了我們。(參閱天主教教理410~412,420~421)

「無人可以幫到我」—這句人類經驗的格言已不再準確。無論在何處,人因其罪而誤入歧途,天父便派遣了他的聖子到那裏。罪惡的後果是死亡(參羅六23)。然而,罪的另一個後果,是與天主不可思議的團結,他派遣了耶穌作為我們的朋友和救主。所以原罪也被稱為「幸運的罪過」(felix culpa):「幸運的罪過啊,……你竟為世人賺得了如此偉大的救主!」(逾越節夜間禮儀)。

返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