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我信肉身的復活
第十一條「我信肉身的復活」
1. 為什麼我們相信死者復活?
《天主教教理》988~991
988. 基督徒的信經 — 藉此,我們宣信父、子及聖神,相信其創世、救援和聖化的工程 — 漸漸邁向一個高峰,就是宣告在末日死者肉身的復活和永生。
989. 我們堅決地相信,也堅決地希望,就如基督確實從死者中復活和永遠地活著,同樣義人在死後,將永遠與復活的基督一起生活,同時在末日基督會使他們復活。我們的復活就如他的一樣,將會是至聖三位一體的工程:
如果那位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麽,那使基督從死者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有死的身體復活(羅八11)。
990. 「肉身」一詞是指人的軟弱和可朽性。「肉身的復活」意指人過世後,那不滅的靈魂不但將活下去,而且我們「可朽的肉身」(羅八11)也將重獲生命。
991. 從開始,肉身復活的信仰一直是基督徒信仰主要的因素。基督徒深信「死者復活,信者靠山,相信復活,我們存活」:
我們既然傳報了基督已由死者中復活了,怎麽你們中還有人說:死人復活是沒有的事呢?假如死人復活是沒有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麽,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格前十五12~14,20)。
《天主教教理簡編》
204. 基督的復活與我們的復活有何關係?
正如基督實在自死者中復活了,且永遠活著,同樣,在末日祂會使眾人復活:「行過善的,」以不朽的肉身「復活進入生命;行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若五29)。
《青年天主教要理》
152. 為何相信「死者復活」?
我們相信,死者復活,是因為基督死而復生,永世長存,並使我們得以分享他那永恆的生命。(參閱天主教教理988~991)
當有人去世,他的遺體或被埋葬或受焚化。儘管如此,我們仍然相信,他還擁有死後的生活。在死而復活中,耶穌表明他是勝過死亡的主,他的話也真實不虛:「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約十一25)。
2. 為什麼我們相信「身體」的復活?
《天主教教理》988~991,997~1001,1015
988. 基督徒的信經 — 藉此,我們宣信父、子及聖神,相信其創世、救援和聖化的工程 — 漸漸邁向一個高峰,就是宣告在末日死者肉身的復活和永生。
989. 我們堅決地相信,也堅決地希望,就如基督確實從死者中復活和永遠地活著,同樣義人在死後,將永遠與復活的基督一起生活,同時在末日基督會使他們復活。我們的復活就如他的一樣,將會是至聖三位一體的工程:
如果那位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麽,那使基督從死者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有死的身體復活(羅八11)。
990. 「肉身」一詞是指人的軟弱和可朽性。「肉身的復活」意指人過世後,那不滅的靈魂不但將活下去,而且我們「可朽的肉身」(羅八11)也將重獲生命。
991. 從開始,肉身復活的信仰一直是基督徒信仰主要的因素。基督徒深信「死者復活,信者靠山,相信復活,我們存活」:
我們既然傳報了基督已由死者中復活了,怎麽你們中還有人說:死人復活是沒有的事呢?假如死人復活是沒有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麽,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格前十五12~14,20)。
997. 「復活」究竟有甚麽意義?死亡,即靈魂和肉身的分離,使人的肉身墮入腐化的過程,而他的靈魂卻與天主相遇,雖然靈魂仍在期待與他受光榮的肉身結合。天主以其全能決定性地再賜我們的肉身不可腐朽的生命,使肉身因耶穌的復活而再度與我們的靈魂結合。
998. 誰會復活?所有死去的人:「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行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若五29)。
999. 如何復活?基督是連同他的身體一起復活:「請你們看我的手和腳,確是我!」(路二十四39) 但他並不因此而返回塵世的生命。同樣,在他內,「那些現今具有身體的人都要連同身體一起復活」,不過這個身體將會轉化為榮耀的身體,成為「屬神的身體」(格前十五44):
可是有人要說:死人將怎樣復活?他們將帶著甚麽樣的身體回來呢?糊塗人哪!你所播的種子若不先死了,決不得生出來;並且你所播種的,並不是那將要生出的形體,而是一顆赤裸的籽粒……。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的確,這可朽壞的,必須穿上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必須穿上不可死的(格前十五35~37,42,52~53)。
1000. 這個「如何」超出我們的想像和推理,只有通過信仰才可瞭解。但參與感恩祭已使我們預嘗基督給我們身體帶來的轉化:
正如麥面餅是大地的產物,在人呼求天主予以祝福後,不再是普通的餅,而是聖體,由兩件事實合成,即地上的和天上的;同樣我們的身體領受了聖體就不再是可腐朽的,因為它們有復活的希望。
1001. 何時復活?最圓滿的復活是「在最後的一天」(若六39~40,44,54;十一24),「在世界窮盡時」。事實上,死者的復活和基督再度來臨密切相關:
因為在發命時,在總領天使呐喊和天主的號聲響起時,主要親自由天降來,那些死於基督內的人先要復活(得前四16)。
1015. 「肉身是救援的關鍵」。我們信降生成人的聖言,肉身的救贖者。我們信肉身的復活,創造和肉身得救的完成。
《天主教教理簡編》
202. 「肉身」一詞是指甚麼?它有何重要?
「肉身」一詞是指人的軟弱和可朽性。「肉身是救援的關鍵」(戴都良)。我們相信聖言成為肉身,為救贖肉身。我們信肉身的復活,創造和肉身得救的完成。
203. 「肉身的復活」有甚麼意思?
「肉身的復活」意思是說,人的最終境況不會只是精神體的靈魂與肉身的分離,而是我們可朽的肉身有一天也將重獲生命。
《青年天主教要理》153
153. 為何要相信肉體的復活?
在耶穌基督內,天主為拯救人類,親自取了肉軀。聖經中,常用“肉”字表達人的軟弱與折損,但天主卻未將人的肉軀視作卑劣。天主救贖的是不僅是精神,而是整個人,包含身體和靈魂。(參閱天主教教理988~991,997~1001,1015)
天主以肉體和靈魂造人。世界終結之時,他必不如拋棄破舊玩偶那樣拋棄肉體。在那「最後一日」,他將重塑一切造物,並在肉體中把我們高舉 — 也就是說,我們將被改造,而在組成元素上,卻還是我們自己。同樣地,肉體對耶穌來說也不僅僅是一個階段。當他升天後再次顯現,門徒仍看見他軀幹上的傷痕。
3. 我們死時會發生什麼事?
《天主教教理》992~1004,1016~1018
992. 死者的復活是天主向他的子民逐步揭示的。對亡者肉身復活的希望,本身是信仰的必然後果,即相信天主創造了整個的人,包括靈魂和肉身。天地的創造者也是那信守盟約者,即他與亞巴郎及其子孫所訂的盟約。就是在這雙重的透視下,復活的信仰開始呈現出來。瑪加伯殉道者在就義時宣認:
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們這些為他的法律而殉難的人復活,獲得永生(加下七9)。天主會使人復活,為懷著這種希望的人,死在人手中,是求之不得的(加下七14)。
993. 法利塞人和不少與主同時代的人已期待復活。耶穌堅定地教導復活的道理。對那些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他這樣回答:「你們因為沒有明瞭經書,也沒有明瞭天主的能力而錯誤了」(谷十二24)。復活的信仰奠基於對天主的信心上,因為「他不是一個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谷十二27)。
994. 然而,更重要的是耶穌將復活的信仰系於他個人身上:「我就是復活和生命」(若十一25)。在最後一天,耶穌自己將使那些曾經信從他、吃過他的肉、喝過他的血的人復活。他在世時已給了復活一個標記和保證,就是使一些去世的人活過來,並以此宣告他自己的復活,不過他的復活屬於另一層面。他以「約納的標記」(瑪十二39),聖殿的標記來論述這件絕無僅有的事:他宣告在死後第三日必會復活。
995. 基督的見證人,就是「他復活的見證人」(宗一22),曾經「在他從死者中復活後與他一起飲食」(宗十41)。與復活基督的相遇突顯了基督徒對復活的希望。我們將像他一般,和他一起,並透過他,復活起來。
996. 基督徒對復活的信仰一開始便遭到誤解和反對。「沒有其他的教義像肉身復活的教義一樣遭到那麽多反對」。一般都相當容易接受人死後,他的位格繼續以精神主體的方式存在,可是怎能相信這明顯可朽的身體,竟然復活起來承受永生呢?
997. 「復活」究竟有甚麽意義?死亡,即靈魂和肉身的分離,使人的肉身墮入腐化的過程,而他的靈魂卻與天主相遇,雖然靈魂仍在期待與他受光榮的肉身結合。天主以其全能決定性地再賜我們的肉身不可腐朽的生命,使肉身因耶穌的復活而再度與我們的靈魂結合。
998. 誰會復活?所有死去的人:「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行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若五29)。
999. 如何復活?基督是連同他的身體一起復活:「請你們看我的手和腳,確是我!」(路二十四39) 但他並不因此而返回塵世的生命。同樣,在他內,「那些現今具有身體的人都要連同身體一起復活」,不過這個身體將會轉化為榮耀的身體,成為「屬神的身體」(格前十五44):
可是有人要說:死人將怎樣復活?他們將帶著甚麽樣的身體回來呢?糊塗人哪!你所播的種子若不先死了,決不得生出來;並且你所播種的,並不是那將要生出的形體,而是一顆赤裸的籽粒……。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的確,這可朽壞的,必須穿上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必須穿上不可死的(格前十五35~37,42,52~53)。
1000. 這個「如何」超出我們的想像和推理,只有通過信仰才可瞭解。但參與感恩祭已使我們預嘗基督給我們身體帶來的轉化:
正如麥面餅是大地的產物,在人呼求天主予以祝福後,不再是普通的餅,而是聖體,由兩件事實合成,即地上的和天上的;同樣我們的身體領受了聖體就不再是可腐朽的,因為它們有復活的希望。
1001. 何時復活?最圓滿的復活是「在最後的一天」(若六39~40,44,54;十一24),「在世界窮盡時」。事實上,死者的復活和基督再度來臨密切相關:
因為在發命時,在總領天使呐喊和天主的號聲響起時,主要親自由天降來,那些死於基督內的人先要復活(得前四16)。
1002. 基督固然在「最後一天」使我們復活,但是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已與基督一起復活了。其實,靠聖神,基督徒現世的生命,已分享了基督的死亡和復活:
你們既因聖洗與他一同埋葬了,也就因聖洗,藉著信德,即信使他由死者中復活的天主的能力,與他一同復活了。……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哥二12;三1)。
1003. 基督徒通過聖洗與基督結合,已真正地分享復活基督在天上的生命,不過這生命仍「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內」(哥三3)。「他使我們同他一起復活,在基督耶穌內使我們和他一同坐在天上」(弗二6)。我們既在感恩祭中領受基督身體,得到滋養,也就屬於基督的身體。當我們在最後一天復活時,我們也將「與他一同出現在光榮之中」(哥三4)
1004. 在等待這一天時,信徒的肉身和靈魂早已分享了「在基督內」的尊嚴。因此須尊重自己的身體和他人的身體,尤其在身體受苦時:
人的身體是為主,主也是為人的身體。天主既使主復活了,他也要以自己的能力使我們復活。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基督的肢體嗎?……你們已不是屬於自己的了……。所以務要用你們的身體光榮天主。(格前六13~15,19~20)
1016. 死亡使靈魂與身體分離,但在復活的時候,天主將要賦予我們已轉化的身體不朽的生命,使這身體再度與靈魂結合。正如基督復活了,活到永遠,在最後日子我們也都將同樣復活。
1017. 「我們相信現在的這個身體將會真正地復活」。雖然在墳墓中我們播下的種子是一個可朽的身體,可是一個不朽的身體將會複生,它是一個「屬神的身體」(格前十五44)。
1018. 由於原罪的後果,人該經歷肉身的死亡,「倘若人沒有犯罪,本來可免除肉身的死亡」。
《天主教教理簡編》
205. 隨著死亡,肉身和靈魂會怎樣?
肉身隨著死亡和靈魂分離,並墮入腐化的過程,而他不朽的靈魂卻要面對天主的審判,期待著主再次來臨時,與復活及轉化的肉身再度結合。要明白復活如何發生,已是超出我們的想像和推理的能力。
《青年天主教要理》
154. 死亡之時會發生什麼?
在死亡中,肉身和靈魂彼此分離。肉身腐朽,靈魂卻得見天主,等待在最後一天與復活的肉體重聚。(參閱天主教教理992~1004,1016~1018)
死而復活將如何發生,這還是個奧秘。有一種想像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當看到一個鬱金香球莖,我們無法描述它將有多漂亮,因為它還要在黑暗的土地中成長。同樣,對於將來的新軀殼,我們一無所知。不過,保祿仍肯定地表示:「播種的是可羞辱的,復活起來的是光榮的」。(格前十五43)
4. 如果我們相信基督,祂將在我們死亡時怎樣施以援助?
《天主教教理》1005~1014,1016,1019
1005. 為跟基督一同復活,必須跟基督一同死亡,必須「出離肉身與主同住」(格後五8)。在這「出離」(斐一23),即死亡中,靈魂與肉身分開。靈魂將會在死者復活之日再與身體結合。
1006. 「面對死亡,人在世之謎變得極為深奧」。在某種意義下,肉身的死亡是自然的事,但就信仰而言,死亡事實上是「罪過的代價」(羅六23)。為那些在基督恩寵內死去的人,死是參與主的死亡,為能參與他的復活。
1007. 死亡是在世生命的終結。我們的生命是由時間計算的,在時間的進程中我們會成長、老化。就如所有在世的生命一般,死亡是生命自然終結的表現。從這觀點看死亡意味著在我們生命中有一分迫切感:事實上,記起自己的必死性,提醒我們,生命有限,時日無多。
在你年輕的時日,你應紀念你的造物主,……灰塵將歸於原來的土中,生氣將歸於天主,因為原是天主之所賜(訓十二1,7)。
1008. 死亡是罪過的後果。作為對聖經和聖傳的正確解釋者,教會的訓導當局認為死亡是因人的罪過而進入世界。雖然人具有一個可死的本性,但天主曾預定人不死。因此死亡曾經與造物主的計畫背道而馳,死亡作為罪惡的後果進入了世界。「倘若人沒有犯罪,本來可免除肉身的死亡」,現在肉身的死亡成了人的「最後大敵」,務必將之克服。
1009. 耶穌基督轉化死亡。即使耶穌身為天主子亦經歷過死亡,因為這是屬於人的處境。儘管他面臨死亡曾感到恐懼,他仍然完全而自由地順從父旨,踏上了死亡之路。耶穌的服從把死亡的詛咒變為祝福。
1010. 因著基督,基督徒的死亡就有了積極的意義。「為我,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一21)。「這話是確實的: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亦必與他同生」(弟後2:11)。這裡正道出基督徒死亡的基本新穎處:通過聖洗,基督徒已在聖事的方式下「與基督同死」,為活出新生命;同時,如果我們在基督的恩寵內死亡,這肉身的死亡完成「與基督同死」,如此也使我們在基督救贖行動中完全與他合為一體。
死於基督,是我所冀,勝過為王,統治大地。他為我死,我要追尋,他已復活,吸引我心。我將出生,領受光明,到達彼岸,才是真人。
1011. 死亡是天主召喚人到他那裡的時候。為此,基督徒可感受到聖保祿對死亡的那分渴望:「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斐一23);他同時能將自己的死亡,按基督的榜樣轉化為服從和愛慕天父的行動:
我在世的渴望已被釘在十字架上……在我內湧出活水,潺潺地對我說:「來罷!到父那裡去!」我切願見到天主,為見到他,必須先死。我不死,我進入生命。
1012. 基督徒對死亡的看法在教會的禮儀中以卓越的方式表達出來:
主,為信仰的人,生命只是改變,並非毀滅;我們結束了塵世的旅程,便獲登永遠的天鄉。
1013. 死亡是人在世旅途的終結,也是恩寵和慈愛的在世期限屆滿,這恩寵和慈愛是天主施予人,為使人能按照天主的計畫去實現他現世的生命和決定他的終局。當「我們人生唯一的在世旅程」結束後,我們不再返回任何其他的塵世生活。「人只死一次」(希九27),故此,沒有死後「再投胎」的事。
1014. 教會鼓勵我們準備迎接死亡的一刻(她在諸聖禱文中為我們祈求:「上主,免我們於猝死」),並(在聖母經中)祈求天主聖母,「在我們死的時候」為我們轉禱,又將我們交托給聖若瑟、善終的主保:
在每個行動,每個思想中,你應該表現得一如即將在今日去世一般。如果你有正直的良心,你就不怕死亡。若你要逃避死亡,倒不如遠離罪惡。如果今天你不準備死亡,明天你將變成甚麽?
願我主受讚美,因為沒有一個生存的人可逃脫肉身死亡姊姊。禍哉!那些在死罪中過世的人!相反的,那些尋求至聖旨意的人是有福的,因為第二次的死亡不再使他們受害。
1016. 死亡使靈魂與身體分離,但在復活的時候,天主將要賦予我們已轉化的身體不朽的生命,使這身體再度與靈魂結合。正如基督復活了,活到永遠,在最後日子我們也都將同樣復活。
1019. 耶穌、天主子,完全而自由地服從父的旨意,甘心為我們受死。他以死亡戰勝了死亡,如此他為眾人打開了救贖之門。
《天主教教理簡編》
206. 死在基督耶穌內有甚麼意思?
意即在天主恩寵內死去,沒有大罪。信仰基督的人,可將自己的死亡,按基督的榜樣轉化為服從和愛慕天父的行動。「這話是確實的:如果我們與基督同死,亦必與祂同生」(弟後二11)。
《青年天主教要理》
155. 如果信賴耶穌,他將如何在死亡上幫助我們?
基督會迎接我們,帶領我們進入永恆的生命。「不是死亡,而是天主帶我走」(聖女小德蘭)。(參閱天主教教理1005~1014,1016,1019)
基於耶穌的受難和喪生,死亡稍稍變得容易承擔。在對天主的信任和愛戴中,我們也能像革責瑪尼山園中的耶穌那樣給出肯定的回應。我們可以說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如此態度便被稱為「精神獻祭」,即將死之人把自己與十架受苦的耶穌連接起來。若有誰虔信天主又與人為善,沒有犯下嚴重的大罪,他死後便與天上的基督共融。死亡並不使我們掉落天主掌外。已死之人不會去到其他地方,反而會選擇回家,回到創造他的天父的愛中去。
5. 感恩(聖體)聖事是什麼?
《天主教教理》1312~1314
1312. 主教是堅振聖事的原本施行人。
在東方禮,通常是由付洗的司鐸,在同一慶典中施行堅振聖事。但該司鐸要用由宗主教或主教所祝聖的「聖化聖油」來施行堅振聖事,這表示教會的宗徒性合一,而其連繫藉堅振聖事得以加強。在拉丁教會中,同樣的規定也適用於成人的洗禮,或於接納一位已在其他基督徒團體受過洗的人與教會完全共融,而該團體並無有效的堅振聖事。
1313. 在拉丁禮,堅振聖事的正權施行人是主教。主教雖然可為了重大的理由,把施行此聖事的權柄授予一些司鐸,但因這聖事本身的意義,還是由主教親自施行這聖事最適宜,不要忘記,就是基於此理由,才將堅振聖事與聖洗聖事在時間上分開舉行。主教是宗徒的繼承人,接受了圓滿的聖秩聖事,由他們施行堅振聖事,正好顯示出堅振聖事的效果是使領堅振者與教會、與教會的宗徒起源、及與教會為基督作見證的使命,更密切結合。
1314. 如有基督徒處於死亡的危險,任何一位司鐸均應為他施行堅振。事實上,教會不願讓她的任何一位子女,即使是年紀最小的,在離開人世前,仍未由聖神以基督圓滿的恩賜而得到成全。
《天主教教理簡編》
271. 感恩(聖體)聖事是甚麼?
這是主耶穌體血的祭獻,是祂所建立,為使十字架的祭獻得以永留於後世,直到祂再度來臨,因而,祂把祂死亡復活的紀念,託付給祂的教會。這是團結的標記、愛德的聯繫、逾越的宴會,在此宴會中,我們領受基督,使心靈得以充滿恩寵,並獲賜永恆生命的保證。
6. 耶穌如何臨現於感恩(聖體)聖事中?
《天主教教理》1362~1367
1362. 在教會 — 基督的身體 — 的禮儀中,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紀念,是祂唯一祭獻的實現和聖事性的奉獻。所有的感恩經中,在建立聖體聖血的敘述之後,都有一端稱為紀念(anamnesis)的禱詞。
1363. 按照聖經的意義,紀念不但意指回憶往事,也是宣告天主為人類所完成的奇跡異事。在舉行這些事件的禮儀時,這些事件透過某種方式而得以臨在和實現。以色列子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了解他們出離埃及的事件:每當他們慶祝逾越節時,出谷的事件便臨現在信徒的記憶中,如此促使他們的生活符合這事件。
1364. 紀念在新約中得到了一個新的含義。每當教會舉行感恩祭時,就是在紀念基督的逾越奧跡,這奧跡亦藉此而臨現: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遠完成的祭獻萬古常新。「每次在祭台上舉行基督 — 我們的逾越羔羊 — 在十字架上所作的祭獻,就是實行我們得救的工程」。
1365. 由於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紀念,所以它也是一個祭獻。感恩祭的祭獻特質顯示在基督建立這聖事的話上:「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以及「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二十二19~20)。在感恩祭中,基督所交付的身體,就是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交付的身體;所交付的血,就是祂「為大眾傾流,以赦免罪過」的血(瑪二十六28)。
1366. 所以,感恩祭是祭獻,因為它使十字架的祭獻重現(臨到現場),因為它是十字架祭獻的紀念,也因為它應用十字架祭獻的果實:
[基督]我們的主、天主,以代禱者之身死在十字架祭台上;祂藉此一次而永遠地奉獻自己給天主父,為人類實現祂永恆的救贖。可是,祂的死亡不應使祂的司祭職中斷(希七24,27),於是,祂在最後晚餐,即「祂被交付的那一夜」,願意留給教會 — 祂鍾愛的淨配 — 一個有形可見的祭獻(正如人性所要求的),以便重現祂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遠地所完成的流血祭獻,使此祭獻的紀念一直流傳至世界的終結(格前十一23),並使其救贖效能應用在我們身上,赦免我們每日所犯的罪過。
1367. 基督的祭獻和感恩祭的祭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祭獻:「所奉獻的祭品是同一個,如今藉司祭的職務作奉獻的,和當時那位在十字架上作自我奉獻的,是同一位,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彌撒中所完成的神聖祭獻裡,同一基督身在其中,以不流血方式自作犧牲;祂昔日以流血方式在十字架的祭台上一次而永遠地奉獻了自己」。
《天主教教理簡編》
282. 耶穌如何臨現於感恩(聖體)聖事中?
耶穌基督以獨一和無可比擬的方式,臨現於感恩(聖體)聖事內。祂以祂的體血、連同祂的靈魂和祂的天主性,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臨現。既是天主、又是人的基督,整個地以聖事的方式臨現於感恩(聖體)聖事的餅酒形下。
283. 「實體轉變」有甚麼意義?
實體轉變即是說,餅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基督身體的實體;酒的整個實體,被轉變成為祂寶血的實體。這轉變是在感恩經當中,藉基督的話及聖神的行動有效地實現的。然而,餅酒有形可見的特性,亦即「感恩(聖體)聖事的餅酒形」,仍保持不變。
7. 我該如何適當地敬禮在聖體內的耶穌?
《天主教教理》1378~1381,1418
1378. 感恩(聖體)聖事的敬禮。在彌撒禮儀中,為表達我們的信德,確信基督真實臨在於餅酒形下,在許多敬禮中,我們以屈膝或深深鞠躬,作為欽崇主基督的標記。「天主教會一直不斷地履行對感恩(聖體)聖事的崇敬之禮,不但在舉行彌撒時,也在彌撒以外,包括:極細心地保存祝聖過的麵餅(聖體);明供聖體讓信友隆重朝拜;舉行聖體遊行等」。
1379. 聖體櫃原來是為把「聖體」恰當地保存起來,好在彌撒外,把聖體送給病人或那些不能到場參與彌撒的人。教會由於對基督真實臨在於聖體聖事內的信德日益加深,而意識到默默朝拜臨現聖體聖事內之主的深意,因此,聖體櫃必須放置在聖堂內特別尊貴的地方;它的構造應強調、並顯示基督真實臨在於這聖事的事實。
1380. 基督願意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繼續臨在於教會內,是極為恰當的。基督以可見的方式離開屬於自己的人時,願意給予我們祂聖事性的臨在;祂為拯救我們而要在十字架上奉獻自己時,願意我們能保有祂愛的「紀念」,祂愛我們「到底」(若13:1),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事實上,祂藉著在聖體聖事中的臨在,奧妙地留在我們中間;祂就是曾經愛了我們,並為我們而捨棄了自己的那一位。祂藉著表達和通傳這分愛的標記,仍存留在我們中間:
教會和世界極需要聖體聖事的敬禮。耶穌在這愛的聖事內等待我們。我們不要吝嗇時間,要在朝拜聖體中與祂相遇,在充滿信德的默觀中與祂相遇,賠補世界的種種罪過。我們永不要停止對聖體的朝拜。
1381. 「臨在於這聖事內的,是基督真實的肉身和基督真實的寶血。聖多瑪斯說:『我們不能靠感官,而只能靠信德來理解這種臨在;但信德卻要依靠天主的權威』。因此,聖濟利祿註解路加福音第廿二章十九節『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時,說:『不要問這事是否真實;而要以信德來接受救主的話,因為祂是真理,祂不會撒謊。』」:
虔誠朝拜,隱形的天主,我叩首至地,祢確實臨在麵酒形下,我決不懷疑;我心全部屬於祢,翕合祢聖意,瞻仰祢的奧妙,我不勝欣喜。
我想看祢、摸祢、嘗祢,但都難以履及,唯能聆聽祢的話語,覺得無比甘飴。我相信天主聖子所說的一切,盡屬真理;沒有任何事物,可與此真理之言相比。
1418. 既然基督臨現於祭台上的聖事中,我們就該以朝拜之禮來尊崇祂。「朝拜至聖聖事(聖體),是對我們的主基督感恩的證明、愛情的標記、欽崇的本分」。
《天主教教理簡編》
285. 基督在聖體中的臨在會保持多久?
祝聖的餅酒形持續多久,基督的臨在就持續多久。
286. 對感恩(聖體)聖事應實行何種敬禮?
對感恩(聖體)聖事應致以至高的崇敬,即那只保留給天主的朝拜,不但在舉行感恩慶典時,也在感恩慶典以外。教會極細心地保存祝聖過的麵餅(聖體),把聖體送給病人或那些不能親身參與彌撒的人;明供聖體,讓信友隆重朝拜;舉行聖體遊行;邀請信友經常朝拜那保存於聖體櫃內的至聖聖事。
8. 教會規定信友何時參與彌撒聖祭?
《天主教教理》1389,1417
1389. 教會規定信友「在主日和慶節參與神聖禮儀(彌撒)」,並以和好聖事做準備,每年至少領受感恩(聖體)聖事一次。如果可能的話,就在復活期內履行。但教會積極鼓勵信友在主日和慶節,或更經常地,甚至是每日都領受感恩(聖體)聖事。
1417. 教會積極鼓勵信友每次參與感恩祭時,都領聖體。教會規定信友每年至少領聖體一次。
《天主教教理簡編》
289. 教會規定信友何時參與彌撒聖祭?
教會規定信友在每個主日和法定慶節參與彌撒聖祭,更鼓勵信友其他日子參與。
9. 我該如何準備自己才可以領聖體?
《天主教教理》1389,1417
1389. 教會規定信友「在主日和慶節參與神聖禮儀(彌撒)」,並以和好聖事做準備,每年至少領受感恩(聖體)聖事一次。如果可能的話,就在復活期內履行。但教會積極鼓勵信友在主日和慶節,或更經常地,甚至是每日都領受感恩(聖體)聖事。
1417. 教會積極鼓勵信友每次參與感恩祭時,都領聖體。教會規定信友每年至少領聖體一次。
《天主教教理簡編》
290. 何時應領聖體?
教會鼓勵做好應有準備的信友,每次參與彌撒都可領聖體,並規定至少每年一次在復活節領此聖事。
291. 為領聖體應作甚麼?
為領聖體先要與天主教會圓滿地共融,且須處於天主寵愛的狀態中,自知沒有大罪。覺察自己身負大罪的信友,先要接受和好聖事,才可領聖體。還須收歛心神和祈禱,遵守教會所規定的聖體齋;外在的態度(姿勢、服裝),也應表達出對基督的尊重。
10. 領聖體使我如何被造化呢?
《天主教教理》1391~1397,1416
1391. 領聖體加強我們與基督的契合。在領聖體禮中所領的聖體(聖血)帶來的主要效果,是與耶穌基督親密結合。事實上,主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六56)。在基督內的生活建基於感恩宴會:「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六57)。
在主的慶節,信友領受聖子的聖體時,彼此宣布喜訊:永生的保證已經賜下,正如天使向瑪利亞瑪大肋納說:「基督已復活了!」現在,生命和復活也都賦予那領受基督的人。
1392. 一如物質的食糧滋養我們的肉身生命,領聖體同樣奇妙地滋養我們的靈性生命。共融於復活基督的身體,即「那藉聖神得到生命,也藉聖神賦予生命」的身體,能保存、增強並更新基督徒受洗時所接受的恩寵生命。此生命的成長,需要聖體來滋養。聖體也是人生旅途的食糧;直到我們臨終的時候,它將是賜予我們的天路行糧(viaticum)。
1393. 領聖體使我們與罪惡分開。領聖體時所領的基督身體,是「為我們而交付的」;所喝的血,是「為眾人所傾流的,以赦免罪過」。因此,感恩(聖體)聖事若不同時潔淨我們所犯的罪,並保護我們免陷於將來的罪,就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結合。
「我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十一26)。我們宣告主的死亡,就是宣告罪惡的赦免。如果祂每次傾流祂的血,都是為了赦免罪惡,我們就應時常領受祂的聖血,為使我們的罪常得赦免。正因為我們時常犯罪,就應時常獲得治療。
1394. 正如肉體的食糧用以補充消耗的體力,同樣,感恩(聖體)聖事堅強那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減弱的愛德,此受振奮而具有活力的愛德除去小罪。由於基督把自己交付給我們,因而重新激發我們的愛,使我們能擺脫依戀世物的偏情,而植根於祂:
由於基督因愛為我們而死,當我們為紀念祂的聖死而舉行聖祭時,祈求聖神降臨,把基督那分愛賜給我們;基督正是因為這愛,願意為我們而死,我們謙恭地祈求:靠這愛的力量,因領受聖神的恩賜,我們能夠「把世界看作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同樣我們也為世界而被釘在十字架上」。……接受了這愛的恩賜後,我們便死於罪惡而活於天主。
1395. 感恩(聖體)聖事,藉著它在我們內所激發同樣的愛德,保護我們免陷於將來的大罪中。我們越分享基督的生命,越增進與基督的友誼,就越不容易因大罪而與祂分離。感恩(聖體)聖事的目的,不是為赦免大罪,因為赦免大罪是和好聖事本身的事。感恩(聖體)聖事本身,是那些與教會圓滿地共融的人的聖事。
1396. 奧體的合一:感恩(聖體)聖事塑造教會。那些領受這聖事的人,與基督更緊密地結合。基督更藉此把他們與所有的信徒結合,成為一個身體 — 教會。領聖體更新、堅強、深化這分藉聖洗已實現的、在教會內的結合。在聖洗聖事中,我們蒙召成為一個身體。感恩(聖體)聖事實現這個召叫:「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格前十16~17)。
如果你們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祂的肢體,那末,這放在主的餐桌上的,便是你們的聖事;你們所領受的,是你們的聖事。面對你們所領受的,你們回答:「阿們」(「是的,這是真的!」)。這樣回答,你們就予以肯定。因為你們聽到「基督的身體」這句話,回答「阿們」,你們就該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好使你們的「阿們」真的成為名副其實!
1397. 感恩(聖體)聖事促使我們關心窮人:為能真實地領受基督為我們交付的體血,我們當在最窮苦的人身上認出基督,他們是基督的兄弟姊妹:
你已品嘗了主的血,卻沒有認出你的兄弟姊妹。如果某人被認為堪當參與聖餐,而你卻認為他不配分享你的食物,那麼你就侮辱了這聖餐。天主從你的罪惡中解救了你,並邀請你來這裡坐席,可是你卻沒有因而變得更慈悲。
1416. 領受基督的體血,能加強與主的契合,得赦免小罪,並受護佑免陷重罪。由於領受這聖事的人,與基督的愛的連繫得以加強,這聖事便能加強教會 — 基督奧體 — 的團結合一。
《天主教教理簡編》
292. 領聖體有甚麼效果?
領聖體加強我們與基督和教會的契合,保存並更新受洗和領堅振時所接受的恩寵生命,增進我們對近人的愛心;加強我們的愛德,赦免小罪,並護佑我們將來免陷重罪。
11. 什麼時候可以給其他基督徒送聖體?
《天主教教理》1398~1401
1398. 感恩(聖體)聖事與基督徒的合一。聖奧思定面對如此偉大的奧跡,讚嘆道:「啊!仁愛的聖事、團結的標記、愛德的連繫」。由於教會的分裂使信徒不能共同參與主的聖餐,我們因而體驗到很深的痛苦;這種痛苦越深,我們就應越迫切地向上主祈求,使所有信基督的人早日回復圓滿的合一。
1399. 東方教會雖尚未與天主教會圓滿地共融,卻仍懷著極敬愛之情舉行感恩祭。「這些教會雖與我們分離,卻仍保有真正的聖事,特別由於宗徒繼承而保有的司祭職和感恩(聖體)聖事;此等聖事使他們和我們密切地聯繫」。在聖事上(insacris)有某種共融,因此在感恩(聖體)聖事上,「在適當情形下,經教會當局核准,不但可行,且應加以鼓勵」。
1400. 始自因宗教改革而與天主教會分離的教會團體,「特別是因為欠缺聖秩聖事,而未能將感恩(聖體)聖事奧跡的固有本質,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對天主教會來說,在感恩(聖體)聖事上,與這些團體相通共融(互領聖體),是不可以的。然而,這些教會團體「在舉行聖餐、紀念主的死亡和復活時,宣認這聖餐象徵與基督共融的生命,並期待基督光榮地來臨」。
1401. 如有嚴重的需要,天主教聖職人員可按照教區正權人的權衡,為尚未完全與公教會(天主教)共融、卻自願提出請求的其他基督徒,施行感恩(聖體)、懺悔、病人傅油等聖事;不過他們必須有適當的準備,並能表示對這些聖事所持的信仰與天主教會相同。
《天主教教理簡編》
293. 甚麼時候可以給其他基督徒送聖體?
天主教聖職人員可合法地送聖體,給尚未完全與天主教會共融,卻自願提出請求,並有適當準備的東方教會的信友。
至於其他教會團體的基督徒,如有嚴重的需要,且主動提出請求,天主教聖職人員可合法地給他們送聖體,但他們必須有適當的準備,並對感恩(聖體)聖事持有與天主教會相同的信仰。
12. 為什麼感恩(聖體)聖事是「未來光榮的保證」?
《天主教教理》1402~1405
1402. 教會在一篇古老的禱文內,詠讚感恩(聖體)聖事的奧跡:「啊!聖宴席上,基督是珍餚,祂的苦難今紀念,聖寵充滿我們的靈魂,未來生命的保證,也賜給我們」。假如感恩祭是主耶穌逾越的紀念;假如我們在祭台前領聖體,使我們充滿「一切天恩與聖寵」,那麼,這聖事也就讓我們預享天上的光榮。
1403. 最後晚餐中,主親自轉移門徒的目光,朝向將來在天國裡圓滿實現的逾越奧跡:「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國裡那一天,與你們同喝新酒」(瑪二十六29)教會每次舉行感恩慶典時,就憶起這個許諾,並轉目朝向「那要來的一位」(默一4)。她在祈禱時呼求祂的來臨,說:「主,來罷!(Maranatha!)」(格前十六22)「主耶穌,來罷!」(默二十二20)「願你的恩寵降臨,並願這世界過去!」。
1404. 教會知道,即使現在,主以感恩(聖體)聖事的方式來臨,祂就在此聖事中,就在我們中間。然而,這臨在是遮掩住的。因此,我們舉行感恩祭的慶典,是在「期待著永生的幸福和救主耶穌基督的來臨」,並祈求「將來在天國,永遠同享祢的光榮:那時祢將擦乾我們的眼淚,因為我們要親眼看見祢、我們的天主,永遠相似祢,無窮盡地讚美祢。因我們的主基督」。
1405. 對「正義常居其中的新天新地」的莫大希望,我們除了感恩(聖體)聖事之外,沒有其他更確定的保證和更明顯的標記。事實上,每次舉行這奧跡的慶典,「實行我們得救的工程」,我們所「擘開的那同一個餅,是常生的良藥,抗除死亡的解毒劑,使我們永遠活在耶穌基督內的食糧」。
《天主教教理簡編》
294. 為甚麼感恩(聖體)聖事是「未來光榮的保證」?
因為感恩(聖體)聖事使我們充滿一切天恩與聖寵,使我們有力量跋涉今生的旅途,渴求永生,並使我們現在就與升到聖父右邊的基督、與天上的教會、與童貞榮福瑪利亞和全體聖人結合為一。
我們所擘開的「那同一個餅,是常生的良藥,抗除死亡的解毒劑,使我們永遠活在耶穌基督內的食糧」(聖依納爵‧安提約基)。